粼粼非石亦非沙,天作涟漪水作霞。
不畏江寒频濯足,中流羡杀白莲花。

【注释】

粼粼:波光闪烁的样子。涟漪:水波纹漾,亦泛指水面上的波动。作:起;作兴,即“兴起”。天作、水作:形容江流宛转曲折如天然而成。中流:江河中段。羡杀:羡慕死了。

【赏析】

此为一首纪行诗。诗人自广至韶州,途中经过湘江。湘江水流湍急,两岸群山环抱,秋色宜人。他乘舟顺流而下,观赏沿途风景,写下了这首七绝。

首句“粼粼非石亦非沙”,是说江面上的微波粼粼,不是石头也不是泥沙。这是写景之笔,也是写情之笔,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次句,“天作涟漪水作霞”,“涟漪”和“霞”都是自然景物,但作者却用拟人的手法,将它们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江水荡漾,阳光灿烂的美丽景色。

第三句,“不畏江寒频濯足”,“濯足”即洗脚的意思,意思是不怕江水寒冷,要经常到江水中去洗脚。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游览湘江时的心情,更表现出了他对湘江风光的喜爱,同时也暗示出他对家乡的思念。

末句,“中流羡杀白莲花”。在湘江中游,有一座有名的白莲池。诗人看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不禁想起家乡的白莲池,心中涌起了一股羡慕之情,恨不得立刻回到故乡去看一看,欣赏一下家乡的美景。

诗人通过对湘江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