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随石路去迢迢,夹岸枫林隐一桥。
松树不知何处尽,人穿苍翠已三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枫林桥、松树、石路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美景和诗意。

第一句“自大小王公岭经枫林桥一路丹枫古木与梅桂相乱坡陀高低石路坦洁绝可爱”,描述了诗人从大王公岭到枫林桥的路程,一路上有红色的枫树和古老的树木,还有梅花和桂花相杂,形成了一种美丽的风景。这里的“丹枫”指的是秋天的枫叶,而“古木”则是指那些年代久远的树,它们共同构成了这幅画面的基调。“坡陀高低石路坦洁”则描述了山路的起伏和道路的平坦,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最后,“绝可爱”表达了诗人对这番景象的喜爱之情。

接着是第二句“车随石路去迢迢,夹岸枫林隐一桥”,这句话描绘了诗人乘坐马车沿着石路前行,两旁是枫树林的景象。这里的“迢迢”意味着路途遥远,而“夹岸”则是指两侧的河岸。诗人通过这些词语,生动地勾勒出了一条曲折蜿蜒的道路,以及沿途的自然景观。

第三句“松树不知何处尽,人穿苍翠已三朝”则是对松树和人的描绘。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不知道松树的尽头在哪里,而人们已经穿过了这片苍翠的树林,已经有三天了。这里的“苍翠”指的是树林的颜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人穿苍翠已三朝”则表达了人们在这片树林中度过了三个早晨,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主题,通过对枫林桥、松树、石路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诗意。同时,诗人还通过一些细节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