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竹青青作挽强,牵过七十二峰长。
峡口滩高忧挽断,三朝不得上浈阳。

注释:生竹青青作挽强,牵过七十二峰长。峡口滩高忧挽断,三朝不得上浈阳。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时写的。他当时在三峡一带漂泊,心情十分忧郁。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的行程和所乘之舟的艰难。“生竹青青”句用《楚辞·招隐士》“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意。“七十二峰”,即巫山七十二峰,为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奉节东。“挽强”,即挽车。“牵”,牵引。《文选·张衡<西京赋>》“牵牛上河汉兮”李善注:“牵牛,引车也。”

后两句写诗人的忧虑与失望,“三朝不得上湑阳”,意为三日之内无法到达。“湑阳”,水名。即今四川广安市境内的渠江、涪江汇合处。

赏析: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初,是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当时杜甫在夔州已两年,生活穷困潦倒,处境艰难,心中充满了忧伤。

全诗前两句写诗人的行踪。“生竹”二字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青青”二字则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大自然的生机。“牵过”两句则是诗人在途中所见到的景象。“牵”,是牵引、拖拉的意思。“七十二峰”指的是长江三峡中的七十二峰。“长”,即长满之意。“忧挽”二字,说明诗人因为路途遥远和艰险而担忧自己无法完成使命。“三朝”两句则是诗人对此次行程的感慨。“三朝”是指三天的时间,“不得上湑阳”则是说在这三天内都无法到达目的地。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艰辛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人民生活的困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