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出入此峰门,人作韶阳双阙看。
何代云根凝作石,穿云直上翠微端。

【注释】

此峰:指黄山,即在安徽。双阙(quē):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台,也指宫殿。

何代:什么时候。云根:云雾的根部。凝作石:结成石头。翠微:翠绿的云气。端:顶端,这里指山峰之巅。

【赏析】

这是一首咏黄山的诗。诗人从登黄山入胜的角度来写,以“白云”、“韶阳”“双阙”等词句描绘出黄山的雄伟壮丽。诗中有议论,有描写,也有抒情,是一首具有高度概括性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诗中对黄山奇景的描绘,使人联想到《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诗一开头用“白云出入此峰门”一句,写出了黄山主峰莲花峰耸立在山口之上,仿佛是白云出入其间的屏障。“白云出入此峰门”,形象地描绘出了黄山主峰的雄奇伟岸,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

“人作韶阳双阙看”,则更显得黄山的巍峨壮观。“韶阳双阙”,是指汉宣帝的陵墓上建有两座高高的望仙台,台上有两层楼阁,形如双阙。此处以汉宣帝陵墓上望仙台比喻黄山,既表明了其高峻,又表现了它庄严、神圣的特点。

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出黄山的奇景异趣。“何代云根凝作石”,意谓黄山的云海是怎样形成的?原来是经过无数年的风雨剥蚀和流水冲刷,才把岩石雕成了奇峰怪石。“穿云直上翠微端”,“翠微”指山色青葱秀丽。“端”是极点的意思,指最高的峰顶。这两句说: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就像穿云破雾而直上最高峰一样。“何代”二字紧承首句而来,说明黄山形成年代久远,经久不衰。

全诗语言简洁,意境雄浑,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艺术力量。诗中所描写的黄山景象,既是实景,又是虚象,虚实结合;既有对黄山奇景的具体描绘,又有对黄山精神实质的高度概括。诗人以“白云”和“韶阳”两个意象作为开篇,为全篇定下了基调,并以“穿云直上”四个动词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最后通过“翠微端”这一意象收束全诗,使整首诗在想象和现实之间达到平衡,同时也为黄山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