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江波上,一杯逢故人。
清时无藻鉴,沧海有遗珍。
惜会频催饮,临风漫正巾。
王程还此别,回首隔云津。

《螺川与杜元吉话旧二首》

九日江波上,一杯逢故人。——九月九日,在江边饮酒,遇到老朋友。

清时无藻鉴,沧海有遗珍。——在清廉的时代没有像玉一样晶莹的镜面来鉴别自己的容颜,就像大海中发现了珍贵的宝物。

惜会频催饮,临风漫正巾。——遗憾不能常常聚首畅饮,只能面对秋风吹拂,随便把头巾拢上。

王程还此别,回首隔云津。——王程即王命所指的路程,此处指仕途,此别是这次分手之后,回头望去,只看见遥远的云津(指京都洛阳)。

【注释】:

  1. 螺川:水名,源出陕西宝鸡县西,经甘肃、陕西入黄河。
  2. 杜元吉:作者的朋友。
  3. 清时:清明时节。
  4. 藻鉴:玉石之精粹,比喻人的美质。
  5. 沧海:大海。
  6. 王程:帝王的命令或朝廷的任命。
  7. 云津:古津渡名,在今河南洛阳市东。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重阳节,诗人与友人杜元吉相会于螺川。当时正值政治清明之际,而诗人却感到自己“清时无藻鉴,沧海有遗珍”,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然而,朋友相逢,又怎能忍心不欢而别呢?于是,便写下了这首送别诗。
    前四句写与友人相会,并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首句写相会时间是在重阳佳节,地点则是在江边。“九日”是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习俗,因此,诗人在这一天来到江边,和久别的友人相见。“一杯”二字写出二人相聚之喜,“逢故人”则表明二人久别重逢,感慨良深,所以“一杯”两字显得分外重要。
    第二联紧承首句,由眼前景色转入对友人的思念。“清时”两句,诗人以“清时无藻鉴”自比,暗喻自己被排挤而不得志;“沧海有遗珍”则以海中遗珠比喻贤才埋没。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第三联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之情。诗人不愿错过这次难得的相聚,因此频频催促友人快喝酒,尽情欢饮。“惜会频催饮”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相聚时光的渴望。而“临风漫正巾”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酒酣耳热之时,随意整理头巾的场景。这一细节虽然看似琐碎,却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气氛。
    尾联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别的不舍之情。“王程”一词,既指皇帝的命令,也暗指仕途之路。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即将离开故土,踏上仕途的决心。然而,当他回首望去,却发现故乡已经远在天边,难以再见。这种离别的不舍之情,让人不禁心生酸楚。
    这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通过与友人的相遇、相知、相惜以及即将分别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