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歌明月,濯缨怀碧流。
不须移短榻,欲去棹扁舟。
花当婵娟舞,鸟如弦管讴。
晚风声断续,渔唱隔汀洲。
《对酒歌明月 其一》
对酒歌明月,濯缨怀碧流。
不须移短榻,欲去棹扁舟。
注释:面对美酒歌唱明月,我心怀清流。没有必要挪动矮榻,我想离去驾着扁舟。
赏析:《对酒歌明月》,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对酒歌明月”开头,表达了作者在月光下饮酒、赏月的豪情和壮志。接着,作者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即“濯缨怀碧流”。这里的“濯缨”是指洗涤帽子上的灰尘,而“怀碧流”则是指胸怀清澈的水流。整句的意思是说,面对美景,诗人心中充满了感慨,仿佛可以听到江水潺潺的声音。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反而更加坚定地想要离去,驾着扁舟去追寻更远的风景。
“花当婵娟舞,鸟如弦管讴。”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即鲜花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鸟儿则像是演奏美妙音乐的乐器。这里的“婵娟”指的是月亮,而“弦管”则是指乐器。整句意思是说,花儿在月光下摇曳生姿,仿佛在跳舞;鸟儿也在歌唱,它们的歌声悦耳动听。这些景象都让诗人感到陶醉,但他并没有沉醉其中,而是更加坚定地想要离去,驾着扁舟去追寻更远的风景。
“晚风声断续,渔唱隔汀洲。”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景象,即晚风吹过水面,发出断断续续的声音;而远处传来的渔夫歌声也显得有些遥远。这里的“汀洲”指的是河滩或湖边的平地。整句意思是说,虽然周围的环境很宁静,但诗人的内心却依然激动不已。他仍然想要离去,驾着扁舟去追寻更远的风景。
这首诗通过对月色、花影、鸟鸣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和壮志。同时,诗歌中还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