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苦催发,人行语不哗。
林乌惊列炬,候骑听鸣笳。
历历星垂野,澄澄月布沙。
忽闻山犬吠,知是有人家。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夜行”
  • 解释:描述了在夜间进行行走的情景。
  • 译文:《深夜苦催发,人行语不哗》。夜晚,我不得不催促出发;行进间,我尽量保持低调不喧哗。
  • 注释:苦催发(形容被迫、不情愿地) - 表达出作者的无奈与不情愿。人行(人在路上行走) - 描述场景的主体是人。语不哗(语言不嘈杂) - 说明作者努力保持安静,避免打扰周围环境。
  1. 第二句
  • 解释:“林乌惊列炬,候骑听鸣笳。”
  • 译文:《林中乌鸦被火光惊扰,远处等候的人听到胡笳声。》
  • 注释:林乌(树林中飞来飞去的乌鸦) - 突出了环境的幽暗和自然声响。列炬(摆放的火把排成一线) - 形容林中的光亮。候骑(等待的骑士或信使)听鸣笳(听远处的胡笳声) - 显示有人正通过声音传递消息或信息。
  1. 第三句
  • 解释:“历历星垂野,澄澄月布沙。”
  • 译文:《点点星光洒满荒野,皎洁月光铺洒着沙地。》
  • 注释:历历(清晰地、明显地) - 表示星星清晰可见。野(郊外、荒野) - 强调了环境的开阔和自然之美。
  1. 第四句
  • 解释:“忽闻山犬吠,知是有人家。”
  • 译文:《突然听到山里狗的吠声,知道附近有人家。》
  • 注释:山犬(指山上的狗)吠声(动物的叫声) - 描绘了夜晚山中动物的活动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写和对声音的捕捉,传达了诗人在深夜独自行走时的心境。从最初的被迫出发到后来的自然声响,再到最终确认附近的人家,每一步都显得格外小心和警觉。这种情境的设置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紧迫感,使得读者能够感同身受诗人的孤寂与不安。整体上,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一个静谧而紧张的夜晚画面,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中的微妙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