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河西斜月出高,数十大星悬树梢。
露下寒塘响枯苇,风惊栖鹘翻危巢。
睡醒呼取明烛坐,兴尽还将书卷抛。
山村漏刻本无据,卧听更人长短敲。

《舟中夜起》是唐代诗人李端在唐贞元十六年(790)至十七年(791)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舟中夜起的情景为描写对象,通过对夜晚景象、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世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感慨。

明河西斜月出高,数十大星悬树梢。
注释:明亮的河面上,西斜的月亮从天空中露出来,高挂在天际。几十颗星星,像树枝上挂着的那样,在夜空中闪烁。
赏析:首句写时间是黄昏时分,天边挂着弯弯的月亮,光线柔和而明亮。次句写月亮已经高悬在空中,照亮了大地。三、四两句写天上有数十颗星星,像树枝一样挂在天空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为下文的人物活动和情感表达奠定了背景。

露下寒塘响枯苇,风惊栖鹘翻危巢。
注释:露水洒在寒冷的池塘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忽然一阵风吹来,惊起了一只正在栖息的野鸭。
赏析: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和气氛。露水让冷清的水面泛起涟漪,发出声音;而突然的风吹动,则使得正在栖息的野鸭受到惊吓。这两句既写出了夜晚的静谧和神秘,也展示了自然界生物的生命活力。

睡醒呼取明烛坐,兴尽还将书卷抛。
注释:睡醒后,我拿起明亮的蜡烛坐下来;兴致已尽,我又把书籍一扔。
赏析:这两句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变化。起初,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点燃蜡烛,坐在桌旁沉思或阅读,享受着宁静和孤独。然而,当读书读得兴起时,他却将书籍一扔,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读书没有意义或者他已经厌倦了读书。这一过程体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山村漏刻本无据,卧听更人长短敲。
注释:山村里的计时工具——漏壶是没有用处的,躺在床上听着更夫敲打更鼓的声音。
赏析: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感慨。在乡村里,人们依靠自然的时间流逝来安排生活和工作,而不像城市里的人们依靠机械的计时工具。同时,更夫们敲打更鼓的声音也是乡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这个宁静的夜晚,这种声音却显得格外清晰和响亮。这两句既表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熟悉和喜爱,也表达了他对城市生活的无奈和怀念。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场景和人物的活动,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世界。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感慨,以及对于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城市生活的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