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吹京尘,白日忽以晚。
高堂违定省,游子情黯黯。
【注释】:
朔风:北风。
京尘:京城的灰尘。
白:明亮之意。
忽:突然。
以:而。
晚:指日落。
高堂:指父母所住的房屋。
定省: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早晚向父母请安问讯。
游子:远行的人,此处指陈德弘。
黯黯(àn):暗淡无光的样子,引申为忧伤。
赏析:
此诗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首句写秋风凛冽,吹散京城的灰尘,暗示时光的推移;次句则写日已偏斜,暗示时间已近傍晚。“朔风”是北方特有的一种风,其势凶猛,能卷起尘土、摧枯拉朽,诗人以此形容秋风之猛烈。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时令的特点,还暗示着时间已经不早,暗示送行者的心情。“忽”字用得极妙,既表现出秋风的迅猛,又显示出时间的紧迫。
第三四句写景,进一步表现送行者的依依不舍之情。“高堂”,指父母的住宅。古人认为父母居处高敞,所以称父母所居为“高堂”。这里特指陈德弘的母亲,因为母亲在儿女心中的地位最高。“违定省”,即不能按时去看望父母,因为自己远行在外。“定省”,本指古代的一种礼制,即儿子每日早晚都要向父亲禀报自己的起居情况,以示孝敬。这里特指陈德弘因离家远行而未能及时探望父母,内心感到十分悲伤。“游子情”,即对远方父母的思念之情。“情黯黯”,即心情十分黯淡,黯然神伤。这两句通过描绘陈德弘因远离家乡而未能如期看望父母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渲染,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因思母而黯然神伤的游子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深沉的亲情的赞美与颂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