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姓临江听凯歌,岭南今喜息干戈。
谁知一阵风霆怒,化作两邦春气和。
【注释】
班师回广:指军队胜利归来。班师,即撤军。回广,回到广州。万姓,百姓。临江听凯歌,站在江边倾听胜利的消息。岭南,泛指南方。今喜息干戈:今日喜悦地平息了战争。息,停止。干戈,古代的武器,代指战争。谁知一阵风霆怒,谁想到一阵狂风竟使愤怒变为和悦。风霆,比喻狂风。霆,雷电。化作两邦春气和,春风化雨,使两国的人民都感到春天的气息。两邦,这里指唐王朝与南诏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平定安南之役胜利回朝时所写的。诗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描绘出一幅和平而宁静的美好景象。
“万姓临江听凯歌”,写大军凯旋归来,老百姓们聚集到江边来听将军高唱胜利的凯歌。“万姓”,指老百姓。这是从老百姓的感受角度来描述的。“临江听凯”四字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内容,为全诗定下基调。“临江”是说老百姓聚在大江边,“听凯”是说听到将军的胜利消息,所以这一句既写出了场面气氛,又有感情色彩,渲染了一种喜庆的气氛。
“岭南今喜息干戈。”写岭南一带今天喜获胜利,停战息戈。“岭南”,泛指南方地区,这里指南方边疆,包括安南(今越南)。“今喜”,表示现在高兴。“息”,指停止战争。“干戈”,兵器,代指战争。这句是说唐军战胜后,南方的战火已经熄灭了。
“谁知一阵风霆怒,化作两邦春气和。”写不料一场暴风骤雨,却化作了两方人民的春天气息。“谁知”,表示出乎意料之外。风霆,指狂风暴雨,雷霆,这里借雷霆来比喻狂风暴雨。两句一转,用拟人手法把狂风暴雨比作具有人格性格的风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的力量,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化作”二字则表明战争的残酷无情和自然力量的威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化作两邦春气和”中的“两邦”指的是安南和唐王朝。春气,春天的气息,这里用来比喻和平的气息。这句是说:想不到一场暴风雨竟然把两个国家的人民都吹拂成春天一样了。
此诗以轻松幽默的口吻描写了安南之战的胜利结局,表现了作者对这次战役结果的喜悦和对未来和平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