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树乱莺啼,春流绿满堤。
风光殊可爱,浑似若耶溪。
溪上孤亭小,曲曲朱阑绕。
中有看山人,笑指峰峦好。
飞梁跨涧浔,童子抱来琴。
欲奏南风调,知君足赏音。

注释:



芳树乱莺啼,春流绿满堤。

春风拂过繁花似锦的树木,莺儿争相鸣唱;春水荡漾,碧波荡漾。

风光殊可爱,浑似若耶溪。

春天的风光格外美丽动人,宛如若耶溪一样迷人。

溪上孤亭小,曲曲朱阑绕。

在若耶溪边有一个孤独的小亭子,红色的栏杆曲折环绕。

中有看山人,笑指峰峦好。

其中有一位欣赏山水的人,他微笑着指向山峰和群峦。

飞梁跨涧浔,童子抱来琴。

一座飞檐凌空的桥梁横跨着涧流,一个小孩抱着古琴前来献艺。

欲奏南风调,知君足赏音。

想要演奏南方的乐曲,我知道你会欣赏这美妙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山水诗,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和诗意。

首句“芳树乱莺啼,春流绿满堤”。诗人以生动的画面勾勒出春天的景象,莺鸟在芳树上欢快地歌唱,春水流淌,绿色覆盖了河岸。这里,通过描写莺鸟的欢歌和春水的流动,展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状态,为全诗定下了欢快愉悦的主题基调。

次句“风光殊可爱,浑似若耶溪”。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风光,赞美它的美好如同若耶溪那般迷人。这里的“风光”不仅指自然景色,也暗指人文景致,诗人通过比较,强调了所描绘景色的独特魅力和美好。

接下来三、四两句“溪上孤亭小,曲曲朱阑绕”。诗人描述了若耶溪上那座孤亭的小巧玲珑和红色的栏杆围绕其周围的情景。这两句不仅展示了景物的精致和雅致,还通过色彩的运用(红色)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

第五、六两句“中有看山人,笑指峰峦好”,则是对人物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一位看山之人指着周围的山峰说它们多么好。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还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

第七、八句“飞梁跨涧浔,童子抱来琴”。诗人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位童子抱着古琴来到桥上,准备弹奏。这里的“飞梁跨涧浔”形容的是桥上的建筑之美以及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而“童子抱来琴”则展现了儿童天真无邪和对音乐的喜爱,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最后两句“欲奏南风调,知君足赏音。”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演奏南方的乐曲,并希望这位听者能够感受到这份美好的心情。这既是对自己艺术表达的自信,也是对听众的期待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人物、建筑、自然景观等元素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场景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