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溪若银汉,界此千万山。
曲折非禹凿,自成天地间。
飞奔入沧海,东流杳无还。
怒势逐滩转,一程凡几湾。
石角尽齿齿,水声复潺潺。
舟行毛发竦,易伤游子颜。
客途孰云乐,视此知险艰。
这首诗的原文是:
经七里龙津。
译文:
我经过了七里的龙津,
注释:
龙津:地名,位于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境内,是长江下游的一个重要渡口。这里指代长江入海口的地方,即今天的南京浦口。
赏析:
首句“经七里龙津”,直接点明了诗人此行的起点和终点,即经过七里的龙津,到达目的地。这里的“经”字,表达了诗人行走在江上的艰辛过程,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漫长和不易。而“七里”则具体说明了行程的距离,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次句“长溪若银汉”,是对龙津附近河流的描述。这里的“长溪”指的是长河,也就是长江;“若银汉”则是将银河比作长河,形象地描绘了河流的宽广和深邃,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同时,“若银汉”也暗含了诗人对长江这一伟大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第三句“界此千万山”,进一步描绘了龙津附近的地理环境。这里的“界”字,表示界限、分界的意思,意味着长江与这些高山之间的分界线。而“千万山”则是夸张的说法,形容了周围山峦叠嶂的壮观景象。这句诗既展现了自然的宏伟,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以下四句继续描写了长江的曲折蜿蜒和沿途的风景变化。从“曲折非禹凿”到“飞奔入沧海”,再到“东流杳无还”,诗人运用对比和想象,将长江的壮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飞奔入沧海”一句,不仅描绘了长江的湍急水流,更赋予了它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感,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接下来的六句,诗人又转向了对江水的观察和感受。“怒势逐滩转,一程凡几湾”,描述了江水在遇到险滩时激荡奔腾的情景,以及随之而来的曲折蜿蜒。这种描述既体现了江水的动态美,也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艰难险阻的深刻体会。
接下来的两句“石角尽齿齿,水声复潺潺”,则转向了对江边石头和水流声音的描绘。诗人用“齿齿”来形容石头的棱角分明,形象地描绘了石头的形状和质感;而“水声复潺潺”则传达了江水流动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最后两句“舟行毛发竦,易伤游子颜”,则转向了对旅人感受的描写。诗人通过“毛发竦”来表达旅人在江风中感受到的凛冽寒意,以及由此引起的警觉心理;而“易伤游子颜”则表达了旅人在长途跋涉中的辛劳和疲惫,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诗既是对旅人自身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整个旅途艰辛历程的总结和反思。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塑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风光画卷。诗人通过对龙津周边河流、山川、石角、水流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自己旅途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同时,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也为诗歌增添了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