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区湖上包山阳,四皓昔曾居此乡。
南州高士旧家世,经营甲第崇门墙。
静轩令子当年少,桥梓阴森全克肖。
炎刘宰相重传经,大易家人称跨灶。
富堪润屋德润身,存德扁堂资日新。
金庭玉柱形胜地,比屋自兹风俗淳。
即名取义孰云偶,要铭诸心味诸口。
修省无过慎始终,光华肯使生尘垢。
五常天赋无烦偏,不待外求皆自然。
爱亲敬兄信朋友,学者固当希圣贤。
舜日尧天□致治,斯世斯民幸遭际。
铁划银钩好玩辞,后世存存期勿替。

【译文】

包山的巨区湖上,四皓曾在这里居住。南州的高士,是他们的旧家世,经营甲第,高墙峻宇。静轩令子当年年少,桥梓阴森,全相肖。炎刘宰相重传经,大易家人称跨灶。富堪润屋德润身,存德堂扁新。金庭玉柱形胜地,比屋自兹风俗淳。即名取义孰云偶,要铭诸心味诸口。修省无过慎始终,光华肯使生尘垢。五常天赋无烦偏,不待外求皆自然。爱亲敬兄信朋友,学者固当希圣贤。舜日尧天□致治,斯世斯民幸遭际。铁划银钩好玩辞,后世存存期勿替。

【赏析】

此诗为包山巨区的徐以同所赋。包山在湖南湘阴县北三十里,有巨区湖。

首联写包山之胜。“巨区”,地名;“包山阳”即指巨区。“四皓昔曾居此乡”,言昔日四皓曾在包山隐居。“四皓”,指汉文帝时四位隐士张良、萧何、叔伟、黄石公。

颔联写包山之盛。“南州高士旧家世”一句说明包山的世家大族。“经营甲第崇门墙”两句,写其建筑宏伟,气势非凡。

颈联写包山之人。“静轩令子当年少”,写包山人年轻有为。“桥梓阴森全克肖”,写包山人品德高尚。

尾联写包山之贤。“炎刘宰相重传经”,说炎帝和刘姓帝王都重视儒家经典,推崇孔子。“大易家人称跨灶”,说大易的学说与《周易》一样,都有“一家之说”。而孔子则被尊为“圣人”。

最后两句写包山人的道德修养。“富堪润屋德润身”两句,说包山人的富有可以美化住宅,他的道德修养可以润泽身心。

此诗赞美了包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才辈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