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怪今非古,安能送复迎。
栖神甘寂寞,守意入空明。
开卷闻声出,逢人见目成。
此时秋露滴,千载共虚清。
【注释】
颇怪:觉得奇怪。今非古:今天与古代不同。安能:怎么能够。送复迎:指送别和迎接。栖神:静居修炼精神。甘寂寞:甘于寂寞。守意:坚守意念。空明:清虚寂静。开卷闻声出:读书时听到窗外有声音传来。逢人见目成:见到人就看到眼睛相看而产生感情。秋露滴,千载:秋天的露珠滴落,千秋万代也如此清晰透明。
【赏析】
此诗为作者隐居山中读书生活写照。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读书时的情景,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对名利淡泊的心境以及超尘拔俗的生活态度。
首联“颇怪今非古,安能送复迎”,感叹如今的时代已不同于古代,表达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人认为,如今的社会已不再像古代那样简单明了,人们追求名利之心愈发强烈,因此很难做到“送”和“迎”。这里的“送”和“迎”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诗人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于人际交往淡漠的心态。
颔联“栖神甘寂寞,守意入空明”,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里,“栖神”指的是静心修炼,追求精神上的独立;“甘寂寞”则表示诗人乐于享受这种孤独的生活状态;“守意”则指坚守内心的意念,不被外界干扰。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精神独立的追求和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
颈联“开卷闻声出,逢人见目成”,描述了读书时的情景。当打开书本,耳边仿佛可以听到声音传来;而见到他人时,眼神交流中似乎也能捕捉到彼此的眼神。这里的“声出”和“目成”分别代表了听觉和视觉上的交流,体现了诗人对于人际交往的敏感和观察力。
尾联“此时秋露滴,千载共虚清”,则是诗人对于时间的感悟。秋天的露水滴滴落下,无论经过多少年月,它始终清澈透明,如同古人的品德一样永恒不变。这里的“秋露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千载共虚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不变的真理和美好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中读书、与人交往等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和人生态度的思考。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观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悟,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脱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