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声疑出,篇终意有馀。
理于玄引淡,神以静来虚。
幽涧流清澈,高云诏卷舒。
掀髯兼面壁,吾欲问其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纸上声疑出,篇终意有馀:在纸上的声音仿佛是从外面传来的,读完全文后,感觉余韵悠长,回味无穷。
  2. 理于玄引淡,神以静来虚:道理深奥,引向平淡;精神内敛,自然空灵。
  3. 幽涧流清澈,高云诏卷舒:幽深的山涧水流得清澈见底,高远的天空中云彩飘动舒展。
  4. 掀髯兼面壁,吾欲问其初:我掀髯(即捋须,一种表示深思或发问的姿势)同时面对墙壁,想要探求这道理的起源。

译文:
纸上声音仿佛从外界传来,文章结束时感觉余音绕梁不绝。
道理深远,引人入胜却归于平淡,精神内敛,自然空灵而不外露。
幽深的山涧水流得清澈见底,高远的天空中云彩飘动舒展。
撩起胡须并面对墙壁,我想要探寻这道理的起源。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的思想逐渐走向内省和超脱。诗中的“纸上声疑出”表达了作者对文字和知识的理解,认为它们不仅仅是表面的符号,而是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篇终意有馀”则表达了作品结束后,作者仍有所感悟,觉得意犹未尽。

接下来两句“理于玄引淡,神以静来虚”进一步揭示了这种感悟的来源。这里的“理”可能指的是儒家的道德理念、道家的哲学思想或者佛家的宇宙观,而“玄”通常指玄妙、深奥。作者通过这样的描述,表现了他对哲理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禅宗的“心即是道,道即是心”的思想。这种境界使得作者感到宁静和空灵,与外界隔绝,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最后两句“幽涧流清澈,高云诏卷舒”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通过对比山涧的清澈和云彩的舒展,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超然。而“掀髯兼面壁,吾欲问其初”则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述,表示作者想要探索这些道理的根本,也就是“初”。这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态度,也是王维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得肃之近集快读数遍作诗三首》这首诗展现了王维对人生、自然以及哲理的深刻理解和体悟,体现了他的诗风清淡、意境深远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