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途分或掎轻,封疆事急且观兵。
公侯久废干城选,军旅初因俎豆行。
六艺成名先执射,七书传塾已为经。
从兹儒效兼安攘,不是皇心喜纵横。
【注释】:
文武途分或掎轻,封疆事急且观兵:文武两途分道扬镳,国家边疆紧急之时可以观看战争。
公侯久废干城选,军旅初因俎豆行:公侯之位长久以来被废弃不用,军队和战旗最初只是用来摆设。
六艺成名先执射,七书传塾已为经: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可以成名,学习《尚书》、《诗经》等典籍可以成为儒家的经师。
从兹儒效兼安攘,不是皇心喜纵横:从此以后,儒者既可以安守本分,也可以参与攘夷之事,而不是皇帝所喜欢的纵横捭阖。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文人张养浩在任宣德府同知期间所作,当时蒙古大军南侵,元朝边防紧张,张养浩作诗抒发自己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忧国忧民之情。此诗八首,每首都反映了作者对时事的思考和对国家的忧虑。
首联“文武途分或掎轻,封疆事急且观兵”表达了作者对文武官员职责的不同看法。他认为文官应当专注于文化事业,而武将则应该负责保卫国家边疆。当国家面临紧急情况时,他希望看到文官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而武将则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颔联“公侯久废干城选,军旅初因俎豆行”进一步阐述了作者的观点。他认为公侯之位已经长时间被废弃不用,军队和战旗也只是作为摆设。这表明作者对当时的政治现状感到不满,认为政治应该更加注重实际的治理而非虚名。
颈联“六艺成名先执射,七书传塾已为经”则表达了作者对儒家经典的重视。他认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成为名人的基础,而《尚书》、《诗经》等典籍则是成为儒家经师的途径。这表明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儒学的重视。
尾联“从兹儒效兼安攘,不是皇心喜纵横”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皇帝态度的看法。他认为儒者既能够安守本分,也能够参与到攘夷的事业中去;而皇帝并不是喜欢纵横捭阖的人。这表明作者主张务实的治国理念,反对空谈和权宜之计。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危机的深切关切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