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鸿北燕日蹁跹,每岁征程计八千。
却怪沿堤春后柳,年年新色为余怜。

注释

南鸿北燕:比喻南北来往的客人。

日蹁跹:形容轻盈地跳来跳去。

计八千:算起来有八千里,即千里万里。

却怪沿堤春后柳,年年新色为余怜:却怪那在江边的堤岸上春天之后长出来的柳树,每年春天都新长出嫩绿的枝叶,好像可怜我一样(作者自比为行者,柳为行人,故怜行者)。

赏析

此诗是一首纪游诗,描写了作者奉旨南行到荆门赴任时的心情。

开头两句写南飞北归,往来不绝之客。“南鸿”指南方来的鸿雁,“北燕”指北方的燕子。“日蹁跹”,形容轻盈地跳来跳去。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南来北往的客人们,每天翩翩起舞,络绎不绝。诗人用“南鸿北燕”比喻南北来往的客人,既形象生动,又新颖别致。接着,诗人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并表达了对这种景色的喜爱之情。“每岁征程计八千”,意思是说,每年都要经历漫长的旅行,行程大约有八千里。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旅途的漫长和艰辛。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疲惫或沮丧,反而表现出一种乐观和豁达的态度。“却怪沿堤春后柳,年年新色为余怜。”这里的“却怪”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意思是说,我竟然奇怪地看着江边的柳树。原来在春后的新梢嫩叶中,总有几枝特别引人注目,似乎总是那么新鲜娇美,令人喜爱。“为余怜”则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景象的喜爱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轻松愉悦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