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行云云有神,今逢山玉玉如人。
当年入梦原非梦,今日疑真亦未真。
【注释】
- 忆昔:回忆过去。行云:比喻天上的浮云。2. 玉山:指华山,因山上有玉泉之水而得名。3. 三绝:指《华岳》、《天门》和《太阴》。4. 入梦:进入梦中。原非梦:本来不是梦。5. 疑真亦未真:怀疑是真的还是假的。
【赏析】
这是一首咏华山的诗。诗中运用了“入梦”、“疑真”等词,表现了作者对华山的无限深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而意蕴深厚。
诗的前两句:“忆昔行云云有神,今逢山玉玉如人”,是写诗人登山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忆昔”,是回忆当年在行云间看到华山时的情形。次句“入梦”,则是说当时看到的景象非常神奇、美丽,好像置身于梦境之中一样。“行云”,这里指华山的云雾缥缈变幻,仿佛在天上飘浮。“玉”,是形容山峰的晶莹剔透,如同美玉般美丽。“云有神”是指那些缭绕在山峰上的云雾,仿佛是有生命、有灵气的存在。“玉如人”则是指那些山峰就像人一样高大威猛。这两句通过“忆昔”与“入梦”之间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华山的深切怀念之情。
后两句:“当年入梦原非梦,今日疑真亦未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当年的华山景象并不是虚幻的梦境,而现在所看到的山峰也并非真的存在。这两句中的“入梦”、“疑真”等词汇,再次强调了华山的神奇和迷人之处。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思考。他既感叹自己曾经的迷茫和困惑,又坚信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也为整首诗歌增添了浓厚的艺术韵味。
这首诗通过对华山的描绘和赞美,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