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认秋光忽似春,相逢疑假梦疑真。
暗中添得如云侣,翻恨缘深误作邻。
【注释】
羊城:古地名,今广东广州。
嗤:讥笑。
幼舆:陆机字士衡,晋代文学家,曾作《短歌行》以抒发感慨,有“秋月白露下,寒蝉鸣桑榆。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等句,故称其诗为“短歌行”,后遂用“短歌行”泛指咏怀诗。
何必:何须。
乃尔:如此。
拟闲情于靖节:陶渊明有《饮酒》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这里指作者仿效陶诗而作。
靖节:陶渊明的字。
始可言诗:开始可以写诗了。
错认秋光忽似春,相逢疑假梦疑真。
暗中添得如云侣,翻恨缘深误作邻。
错认秋光:把秋天误以为春天。
忽似春:突然像春天一样。
相逢:相遇。
疑假梦:像梦中一样不真实。
疑真:像真实的一样。
暗中添得如云侣:在黑暗中添加了一群像云雾一样的伴侣。
如云侣:形容人或物众多且繁密的样子。
翻恨缘深误作邻:却后悔缘分太深厚,以至于误将邻居当作朋友。
【赏析】
此诗是作者客居羊城时所作,抒写了他对秋景的喜爱和对友人相见时产生的误会之情。前六句写诗人错认秋光、错认友人、错认环境的情景,表现了秋日里人们因心情烦闷而产生错觉的情状;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由于误会而感到遗憾的心情。
首联“错认秋光”四字,写出了诗人因心情烦闷而产生错觉的情状。秋日里,秋风萧瑟,万物凋零,使人感到凄凉。此时,诗人又身处异地他乡,远离家乡亲人,更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于是便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像春天一样可爱。这种错觉的产生,一方面是由秋日的天气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诗人自己的心情造成的。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诗人的一种错觉,但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是诗人内心烦闷情绪的反映。这一错觉的产生,使诗人与外界产生了隔阂,也使他更加怀念家乡亲人,增加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感。
颔联“暗中添得如云侣”,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因错觉而产生的误会。这里的“如云侣”,并不是指真正的云彩,而是说诗人在黑暗中添加了一群像云雾一样的伴侣。这些“如云侣”,可能是指那些在黑暗中陪伴着诗人的朋友,也可能是诗人想象出来的幻影。然而,无论他们是什么,都给诗人带来了欢乐和安慰。因此,这一联想使得诗人感到十分欣喜,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仙境之中。然而,这种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随后的“翻恨缘深误作邻”一句,就使得诗人的情绪变得复杂起来。
尾联“翻恨缘深误作邻”一句,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缘深”,既指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也指诗人与故乡之间的深厚感情;而“误作邻”则是指由于误会而引起的不愉快的经历。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误会而引起的不快经历,让诗人感到十分遗憾。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因错觉而产生的误会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通过这种误会带来的不快经历,使诗人更加珍惜眼前的友谊和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