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见高人遁迹,且随矮子观场。悲欢所听谁说,啼笑依然独忙。

【注释】

暮春:一作“暮春即事”。“十二”指《诗经》中的《国风·郑风·溱洧》、《周南·汉广》、《召南·草虫》、《王风·黍离》等12篇作品。

几见:几次见过。

高人:有才能的人。

遁迹:逃避世事。

矮子:俗语,意谓平庸之辈。场:原指竞技的场地或竞技场所。

悲欢:指快乐和悲哀。

啼笑:泛指各种声音,这里指哭笑。

独忙:独自忙碌。

【赏析】

《暮春即事十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此组诗共十二首,以咏叹春光为题材,抒发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怀才不遇之情。《暮春即事十二首》是其中的第二首。全诗通过写自己看热闹、观世态的经历,表现了作者对于世俗的鄙弃以及内心的孤傲与激愤。

“几见高人遁迹,且随矮子观场。”前二句写诗人目睹一些高士隐居避世,而自己却不得不混迹于庸众之中,观看这一场场闹哄哄的杂耍戏法。“高人”指隐者,“矮子”指俗人,也含有自嘲之意,说自己虽身处闹市,却只能与那些无德之人同处。后二句“悲欢谁得知?啼笑两仍然”,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孤寂与不平:“悲欢”二字,总收上文,点明了自己观场的心境;“啼笑”二字,既是对自己处境的描述,又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心境。“悲”和“啼”相联系,表明自己虽然在喧闹中,但内心是悲哀的;“喜”和“笑”相联结,表明自己尽管身处其中,但精神却并不欢乐。两句诗将悲和喜、啼和笑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整个诗句富有节奏感,并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此诗表面看来只是写自己在闹市区的孤独和无聊,实则反映了诗人的愤懑不平。诗人身处闹市却感到孤独和无聊,是因为他对现实社会深感厌恶,他不愿同庸俗的俗人一起消磨时间,而是想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可是现实社会却容不得他的才华施展,因而他感到极度苦闷和愤懑,于是借观剧来排遣心中的郁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