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厄休言少,伤心不在深。
一杯相怨毒,司马甚羊斟。
在《荆轲入秦》这首诗中,诗人陶渊明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战国时期人物的刻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黑暗与不公的强烈不满和反抗精神。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诗词原文:
当厄休言少,伤心不在深。一杯相怨毒,司马甚羊斟。译文:
在遭受困顿时,不必抱怨太少,
心中的痛苦不在于表面的悲伤。
一杯下肚便相互怨恨,
是司马相如和羊斟的行径。关键词注释:
- 当厄:遭遇困难或困境。
- 休言少:不要抱怨太少,暗示困境虽深但非不可逾越。
- 伤心不在深:心中的悲伤并不在于外表的哀愁,意味着真正的痛苦源于内心的感受。
- 一杯相怨毒:在共同的困难面前,彼此产生了怨怼之情。
- 司马相如: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其才情和文采著称。
- 羊斟:春秋时期晋国人,因贪杯误事被后人记恨。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历史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中一些人物行为的批判与不满。诗中的“一杯相怨毒”和“司马甚羊斟”反映了人们在困难时刻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复杂而多面的一面。诗中的“伤心不在深”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痛苦的精神力量,即在面对困境时,不应仅仅关注外在的苦难,更应关注内心的感受。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人性深层次理解的能力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陶渊明的《荆轲入秦》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载,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心理活动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还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和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