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淹旅食,况复岁华深。
隔枕一声雁,离人千里心。
青灯寒照影,白雪苦牵吟。
赖有贤公子,时来叩赏音。
【注释】
①金陵:今南京,古称金陵。淹旅食:淹留于旅途中无所适从。②“况复”句:况且又是一年岁末了。③“隔枕”句:隔着枕头,听到一声孤雁哀鸣,使人想起自己远在异乡的亲人。④青灯:青色的油灯,这里指夜晚读书所用的灯。⑤“白雪”句:白雪是冬天的象征,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愁绪。牵吟:牵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而吟咏。⑥赖有:幸亏有。贤公子:这里指李公子,李德裕之子李宗闵,字台符,封安定郡王。⑦叩赏音:指来信问候或寄赠音书。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四年(809),时年作者在京城长安任中书舍人兼侍御史。此诗以景起兴,借鸿雁南飞,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的孤寂情怀。诗的前四句写冬景,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凉的气氛;后四句则写自己的思归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苍凉。
首联写自己身羁异乡、岁月蹉跎之苦。金陵,即今之南京,唐时为六朝都城,诗人久客不归,自然不免有“淹旅食”之感,更何况又是“岁华深”,即岁暮天寒之时。“淹旅食”意谓羁留异乡,没有归宿,与《夜发鄂州》一诗“独行千里外,无友可相劝”同义。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说:我滞留在金陵,更是因为时令已入深冬。“况复”句,意为何况又是一年岁暮。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写出了时间之推移,季节之更替,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生感慨。诗人此时身处异地,又值岁晚,内心自然是凄苦惆怅的。
颔联写梦中所闻,抒发了诗人羁旅行役的孤寂之情。“隔枕一声雁,离人千里心。”诗人梦寐之中忽然听到了雁声,惊醒之后才发觉原来是枕上雁叫。然而,那雁鸣声却勾起了他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的思念。“隔枕”,犹言枕边。这句中的“一声”二字,不仅状写了雁鸣声之细微,而且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由于思乡之情太过强烈,以致连梦中都听得清清楚楚。而“千里心”三字,则直陈了自己心中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深切思念。这一联中,诗人通过梦中所闻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思,这是很自然的,也是很巧妙的。
颈联由梦中之景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羁旅思归之情。“青灯寒照影,白雪苦牵吟。”诗人在昏黄如雪的灯光下独自对着清冷的铜镜,只见自己的倩影映照其中。然而,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却无心欣赏,而是苦苦地吟咏着诗句。“青灯”、“寒照”、“白雪”、“苦牵”,这几个词语都是用得十分贴切传神的。它们既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又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这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写实,最后一句则是虚写,但虚实结合,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一幅幽美的图画。
尾联宕开一笔,直接抒情。“赖有”“贤公子”,即庆幸自己有贤明的公子相助。“时”是时常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说:幸好还有你的信函来慰问我,使我时时感受到人间的温暖。“贤公子”,指诗人友人李宗闵。李宗闵当时担任宰相,与诗人过从甚密。诗人因事触怒当权者而被贬谪为江陵司马,幸有李宗闵营救才得以保全官职。所以此处说李宗闵时常来信慰问自己。“叩赏音”即指李宗闵的书信问候。
整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情景交相生发,使诗歌具有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