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幽讵敢踏芳园,踯躅苍苔认屐痕。
满地烟霞不近市,数行花柳自成村。
遥知暮雨人酣酒,况是春风客到门。
相见何须话离别,新诗争听对清尊。
【解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游太虚山人的别业,与主人畅饮的诗。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1)
寻幽讵敢踏芳园,踯躅苍苔认屐痕:在寻找幽静的地方不敢踏进美丽的花园,只能徘徊在青苔之上以辨认鞋子的痕迹。“讵”通“拒”,拒绝之意,这里指不敢。“踯躅”、“苍苔”点出了环境,写出诗人对环境的陌生感。“认屐痕”是诗人对环境的适应,也表现了诗人的谨慎。“芳园”,即花团锦簇、芬芳四溢的花园。
(2)
满地烟霞不近市,数行花柳自成村:满地都是烟霞般的美景,不靠近繁华的市镇;几行花柳组成一个村庄。两句诗描写了太虚山人别业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
(3)
遥知暮雨人酣酒,况是春风客到门:远远可以听到暮雨淅沥,知道有人正欢饮美酒;更何况这春天正是客人登门的时候呢?“暮雨”“春风”渲染了气氛,烘托出主人热情好客的情态;“酣酒”“到门”点明时间地点,使全句充满诗意。
(4)
相见何须话离别,新诗争听对清尊:相见时又何必说别后如何呢?我正想聆听你吟诵新作的诗歌,并举杯共饮以表达我对友情的眷恋。“何须”是不必的意思。“新诗”是诗人对主人的赞美,“争听”表明诗人对主人的敬爱之情。“清尊”即酒杯,指诗人要为主人斟酒助兴。“新诗”是诗人对主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眷恋。
【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太虚山人别业,与主人畅饮时的即兴之作。
首联写诗人对环境的不适应。“岂”表否定,表示“怎么”。诗人来到太虚山人的别业,却不知如何是好。“踯躅苍苔”,点出诗人对环境的陌生感。“履痕”,即鞋印,“认”,是辨认之意。这句诗是说,在寻觅幽静之处时,不敢踏进美丽的花园,只能在青苔上辨认鞋子的痕迹。
颔联写太虚山人别业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烟霞”,指山中雾气和云彩,“不近”意为远离。“花柳”,指树木和花草,“自成”意为自然形成。两句意思是说,满地都是烟霞般的美景,不靠近繁华的市镇;几行花柳组成一个村庄。这两句诗描绘了太虚山人别业的美丽景色。
颈联由景生情,直接抒发诗人的情感。“遥知”意为远远可以听到,“暮雨”、“春风”渲染了气氛,烘托出主人热情好客的情态。“人酣酒”和“到门”点明时间地点,使全句充满诗意。
尾联写诗人与主人相聚的情景。“何须”意为不必、何需,“新诗”是诗人对主人的赞美。“清尊”即酒杯,指诗人要为主人斟酒助兴。“争听”表明诗人对主人的敬爱之情。
赏析:
本诗是诗人游览太虚山人别业,与主人畅饮时的即兴之作。从首联看,诗人初到太虚山人别业时,不知该如何行动,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徘徊于苍苔之中,试图找到合适的位置来辨认自己的足迹。这种情境下,诗人的心情既复杂又微妙。他既想亲近大自然,享受宁静的美景,同时又担心自己无法融入这个环境,感到有些尴尬。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陷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困惑之中。
第二联则描绘了太虚山人别业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这里的“烟霞”、“花柳”等词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画面。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太虚山人别业的独特魅力,也为接下来的抒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他远闻暮雨声和春风声,便知道主人正在家中欢饮美酒。这种场景既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友谊的珍视。同时,这一句还暗示了诗人与太虚山人别业之间的深厚情谊,使得整首诗更加感人肺腑。
第四联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愿望。他不想过多地谈论离别的话题,而是更愿意聆听主人吟诵的新诗并一同举杯共饮。这一举动不仅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敬爱之情,也展示了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此外,这首诗还巧妙地运用了“新诗争听对清尊”这一修辞手法,将诗歌与饮酒相结合,既体现了诗歌的魅力又增添了几分雅致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