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花鸣凤晓,钟鼓濯龙开。
湛露仙人掌,晴云日观台。
河将银汉去,山向玉宸来。
辇下阳春曲,能容骑尉裁。
莺花鸣凤晓,钟鼓濯龙开。
湛露仙人掌,晴云日观台。
河将银汉去,山向玉宸来。
辇下阳春曲,能容骑尉裁。
注释:
- 莺花鸣凤晓,钟鼓濯龙开。这里的“莺花”指的是春天的景致,包括花朵和鸟儿,而“鸣凤晓”描绘了早晨鸟鸣的声音。钟鼓声则在清晨响起,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濯龙开”形容晨光中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
- 湛露仙人掌,晴云日观台。“湛露仙人掌”可能是指仙人掌上的露珠在朝阳下闪烁,给人以清凉之感;“晴云日观台”则描述了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人们可以看到从云端升起的太阳照耀着观台。
- 河将银汉去,山向玉宸来。这两句诗描绘了银河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的景象,同时提到山峰似乎向着皇帝居住的地方移动。这里用“玉宸”指代皇宫或帝王居所,暗示着对国家安定繁荣景象的期盼。
- 辇下阳春曲,能容骑尉裁。最后一句中的“辇下”可能指的是皇家所在地,而“阳春曲”则指春天时奏响的乐曲,寓意着春天的到来为人们带来生机与希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长安城的春天风貌。首句以“莺花鸣凤晓,钟鼓濯龙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不仅描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反映了人们心中的欢喜与期待。第二句通过“湛露仙人掌,晴云日观台”进一步描绘了春日里自然景观的变化,以及人们对这些美景的欣赏。
第三、四句“河将银汉去,山向玉宸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银河的消逝预示着季节的更替,而山峰的移动则象征着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末尾的“辇下阳春曲,能容骑尉裁”更是点明了春天不仅是大自然的复苏,也是人们心灵得到慰藉的时刻,如同春天的乐曲一般,充满生机与和谐。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它不仅是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也是对和平安宁社会的渴望和向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