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弭南湖棹,暮蜡东山屐。千级石磴遥,半岭行云逆。
佛宫才数椽,僧厨少四壁。井馀蛟龙腥,阶唯鸟兽迹。
崩奔群壑会,居然走震泽。皎月出层岩,窈窕穿树隙。
寥空澹而澄,逾高光逾白,一照析秋毫,万象呈圆魄。
浮屿俨欲飞,列宿如可摘。峦竹多清音,巢鹘无卑翮。
箕踞藉落叶,长啸振孤石。兹夕登兹山,仿佛藐姑射。
【注释】
晨弭南湖棹,暮蜡东山屐。——清晨驾着船桨划行在南湖,傍晚踏着山屐漫步于东山。
千级石磴遥,半岭行云逆。——石阶上有许多台阶,半岭上的云彩迎着山风而走。
佛宫才数椽,僧厨少四壁。——寺庙里只有几间茅草屋,和尚的厨房只有四面墙。
井余蛟龙腥,阶唯鸟兽迹。——井边留有蛟龙的腥气,台阶上有鸟兽的痕迹。
崩奔群壑会,居然走震泽。皎月出层岩,窈窕穿树隙。
寥空澹而澄,逾高光逾白,一照析秋毫,万象呈圆魄。——瀑布从悬崖上直泻而下,月光透过层层岩石,照亮了树林间的缝隙。
浮屿俨欲飞,列宿如可摘。——岛屿好像要飞起来,星星仿佛可以摘下来。
峦竹多清音,巢鹘无卑翮。——山中的竹子发出悦耳的声音,老鹰没有低飞的翅膀。
箕踞藉落叶,长啸振孤石。兹夕登兹山,仿佛藐姑射。
——我席地坐在地上,铺满落叶,仰天长啸,惊动了孤立的石头。今夜登上这座山,仿佛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
【赏析】
《中秋四山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杭州西湖时所作。这首诗写景抒情,借写景抒写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以写景为主,语言清新自然,形象生动优美。
首联“晨弭南湖棹,暮蜡东山屐”,诗人描绘了清晨和傍晚两种不同的景象:早晨诗人乘船在南湖荡漾,傍晚则踏着山屐在东山上漫步。这两句话分别写出了诗人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不同活动,为后面的写景作了铺垫。
颔联“千级石磴遥,半岭行云逆”,诗人接着描写了山中景色:石阶上有无数阶梯延伸至远方,半山腰的云雾迎面而来。这句诗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山中的景色描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颈联“佛宫才数椽,僧厨少四壁”,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简陋和朴素。这里,诗人用“才”字来形容佛宫的简陋,用“少”字来形容僧厨的贫瘠,都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艰辛和对简朴生活的执着追求。
尾联“崩奔群壑会,居然走震泽”,诗人以山中瀑布的奔腾和奔放,比喻人生的壮美和豪迈。这里,诗人用“崩奔”来形容瀑布的气势磅礴,用“走震泽”来形容瀑布的壮观景象。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最后两句“皎月出层岩,窈窕穿树隙”,诗人描绘了夜晚山中的美丽景象:一轮明亮的月亮从层岩之间升腾而起,穿透了树林间的缝隙。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夜晚美景的赞赏,也表现了他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周围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