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风帆百丈牵,枞阳湖里去如烟;
江南米价秋来长,喜杀桐艚卖稻船。

《枞阳谣二首》是明朝诗人张煌言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八尺风帆百丈牵,枞阳湖里去如烟:意思是说,我乘坐着八尺宽的风帆,乘着风势,如同牵引百丈长的绳索一样,快速地驶向枞阳湖。在湖面上飘荡,仿佛像烟雾一般,朦胧而神秘。
  2. 江南米价秋来长,喜杀桐艚卖稻船:意思是说,江南地区秋季的米价上涨,让我欣喜地驾驶着桐木制成的小船,去卖大米换取生计。
  3. 译文注释: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作者乘船从枞阳县出发前往南方市场进行交易的诗作。其中“八尺风帆百丈牵”描述的是船只的大小和速度;“江南米价秋来长”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喜杀”则表达了作者对这次交易的期待和喜悦之情。
  4. 作品赏析: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市场的敏锐观察以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交易活动。通过对船只、米价和交易活动的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一隅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状况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
  5. 评析:作为明朝的诗人,张煌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通过对枞阳县内商业活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经济状况。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注。
  6. 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当时南京失守,张煌言与钱肃乐等人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
  7. 关键词注释:枞阳谣 ——指代张煌言所作的《枞阳谣二首》中的两首诗。这两首诗描绘了作者从枞阳县出发前往南方市场进行交易的情景,通过船只、米价和交易活动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一隅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状况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

《枞阳谣二首》不仅是张煌言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更是研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变迁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料。它不仅展示了张煌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眼光,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和文化风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