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看江鸟尽流离,精卫何从借一枝;
最恨蹛林秋祭后,天骄犹自灼羊脾。
杂感三首
即看江鸟尽流离,精卫何从借一枝;
最恨蹛林秋祭后,天骄犹自灼羊脾。
诗句注释
- 即看江鸟:诗人看到江边鸟儿已经全部离去,表达了对自然景物变化的感叹。
- 尽流离:描述江边的鸟儿已经全都离开,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离散。
- 精卫:传说中的大鸟名,这里可能比喻坚强不屈的精神或执着的追求。
- 何从借一枝:询问如何能够借用这种精神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 最恨:表达对某种行为的强烈不满或痛心。
- 蹛林:指山林,秋天祭祀后,山林中的气氛更加凄凉。
- 天骄:指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领袖,这里可能用来形容统治者的奢侈无度。
- 尚自:仍然,依然。
- 灼羊脾:烤羊的肚子,用来形容极度的奢华。
译文
看着江边的鸟群已全部飞走,我不禁思考,那些曾经在天上飞翔的精卫鸟,现在还能借到一片叶子吗?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即使是在秋天祭祀之后,这些天之骄子们仍然保持着他们那过分奢侈的生活方式,甚至于将羊烤得皮开肉绽来取乐。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反思。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江边鸟群的离去,引发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同时,诗人通过对“精卫”这一象征的运用,表达了对坚持和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批评了那些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人。诗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