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秋圆月,亭亭夜迥台。
光随车马上,步接斗牛回。
赋雪邹枚迹,临风李杜杯。
犹怜朱绂客,不共坐莓苔。

【注释】

皎皎:明亮的样子。升:升起,指月亮初升。二子:即李曹。径觞(chāng)吹台之巅:径直在吹台上饮酒。觞,酒杯。赋雪:写诗赞美下雪的美。邹枚:指唐代诗人邹彦材、王维。李杜;指李白、杜甫。莓苔:指苔藓。

【译文】

明亮的秋月高悬在空中,夜晚的吹台显得格外高峻。月光洒落在车马之上,与星斗相接。我为这美景赋诗作画,李曹也挥笔作诗饮酒。我们同赏明月,共饮美酒。我更怜惜那些身居官位而心却如浮云的朱绂客。他们不和我们坐在青苔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大历三年(768)九月所作,当时王豸使刚回东吴,他与李曹、黄子同游于吹台,饮酒赋诗,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首联“皎皎秋圆月,亭亭夜迥台”是说秋夜的月光十分明亮,照耀着高大的吹台。这两句诗用“皎皎”形容月光明亮,用“亭亭”形容高大的吹台耸入天际。这里不仅写景,而且有比喻,将高大的吹台比作高耸入云的塔楼,把月光比作塔上的灯光。这一句是描写秋天夜景的句子。

颔联“光随车马上,步接斗牛回”。这里以“光”指明月之光,以“车马”、“牛斗”代指月亮。这句的意思是:月光随着车子行驶,好像车轮滚动一样,又像是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时那银汉两边的亮晶晶的星星。这里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明亮程度。

颈联“赋雪邹枚迹,临风李杜杯”意思是说:我们像汉代的文人那样赋诗咏雪,又像唐代诗人那样饮酒赋诗。这里用邹枚、杜甫来借指自己和李曹、黄子等人。

尾联“犹怜朱绂客,不共坐莓苔”。意思是说:我们这些身居高位却如浮云一样的官吏们,不能和你们一起坐在长满青苔的台阶上。这里以朱绂代指官职。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在大历三年(768)九月游览吹台,饮酒吟诗之作,是一首纪游诗。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月色,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内心的苦闷和愤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