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秦淮共问津,几多家国话投真。
却怜清世文章客,闲作炎荒草莽臣。
沂水拟寻曾点乐,首阳甘受伯夷贫。
小春梅报先天信,谩折征鸿寄美人。
【注】1.《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曾向,曾经。3.几多,多少。4.却怜,可惜。5.清世,清明世界。6.草莽臣,指隐居山林的士人。7.曾点乐,《论语》: “子曰: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 吾与门人言终日,不违; 唯告诸尼子, 小子! ’‘回也其庶乎, 屡空。赐与不为喜, 何为其然也? 由是观之, 其信善与?”8.首阳甘受伯夷贫:伯夷、叔齐兄弟二人,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他们听说西伯昌有德,便投奔西伯,并跟随他一起去商朝当官。后来,商纣王荒淫无道,杀死了他们的父兄。为了表明心志,他们义不受礼,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后人称颂他们是“义”的化身。9.先天信:即《周易》中的“先天卦”。先天卦是由伏羲氏所创。此句意为梅花先报春信。
寄覆泉州安溪年兄詹晴溪
曾向秦淮共问津,几多家国话投真。
却怜清世文章客,闲作炎荒草莽臣。
沂水拟寻曾点乐,首阳甘受伯夷贫。
小春梅报先天信,谩折征鸿寄美人。
译文:
我曾和他在秦淮河畔一起探讨国家命运,那时我们谈论的都是真心话。
现在我只能以隐居山林为荣,过着贫困的生活。
我羡慕那些远离尘世的隐士,他们像伯夷一样甘愿忍受贫穷。
春天来临,梅花提前绽放,就像给远方的你传递了好消息。
然而我却无能为力,只能折下飞鸿寄托我的思念之情,希望它能飞到你的身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怀念和不舍之情。诗中通过回忆过去共同探讨家国命运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和友人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首联“曾向秦淮共问津,几多家国话投真。”描绘了两人曾在一起探讨国家命运的情景,表达了彼此之间的深厚友谊。诗人回忆过去与友人一起探讨家国大事,谈论的都是真心话,体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关心和责任感。
颔联“却怜清世文章客,闲作炎荒草莽臣。”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他认为,在这个清明的世界里,自己作为一名文人,却没有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反而过着闲散的生活。这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望。
颈联“沂水拟寻曾点乐,首阳甘受伯夷贫。”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古人一样,过上一种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远离尘世的纷扰。这里的“曾点”指的是孔子弟子曾参,他喜欢在沂水边上游玩,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伯夷”则是古代的一位贤人,他宁愿选择贫贱的生活方式,也不愿屈服于权贵。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效仿他们,过上一种清高脱俗的生活。
尾联“小春梅报先天信,谩折征鸿寄美人。”则巧妙地运用了梅花和书信这两个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梅花在春天提前开放,就像传递着好消息一样,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而书信则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在这里象征着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用这种巧妙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朋友的关切和牵挂。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感人。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追求,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