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洞风初定,乘桥日半明。
断岩流水转,低树湿云行。
林缺呈江练,泉香长石英。
谁怜去国者,犹听暮猿声。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入洞风初定,乘桥日半明。
断岩流水转,低树湿云行。
林缺呈江练,泉香长石英。
谁怜去国者,犹听暮猿声。
赏析:
《同陈明水鼓山诗》是明代傅汝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鼓山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游览感受。全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入洞风初定,乘桥日半明”两句,诗人通过描述鼓山洞口初定的微风和桥梁上半明的阳光,营造出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这种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满足相呼应,表达了他对鼓山美景的喜爱和欣赏。
“断岩流水转,低树湿云行”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鼓山的自然景观。断岩上的流水缓缓转动,低垂的树木和湿润的云彩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鼓山的美丽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林缺呈江练,泉香长石英”两句,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进一步强调了鼓山的自然美景。树林中的缺口如同江面上的细带,泉水散发出的香气仿佛长石的味道。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谁怜去国者,犹听暮猿声”两句,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离去者的同情和理解。他虽然离开了自己的国家,但仍然能够听到傍晚时猿猴的叫声。这种情感既体现了诗人的深情厚意,也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无奈和伤感。
《同陈明水鼓山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鼓山的自然之美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也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和思考。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鼓山的风光和诗意,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