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宿宁非寂,山泉亦是喧。
要知喧寂处,动静此心然。
【注释】
奉和何古林侍御三月廿日居樵:应和(奉和)何古林侍御写的诗。三月廿日:农历三月初九。居樵,隐居山林。
城宿宁非寂:城里的住宿难道不是寂静的吗?城:指京城或都市。
山泉亦是喧:山上的泉水难道不是喧闹的吗?
要知喧寂处,动静此心然:要知道喧嚣与静寂的所在,动静之间是内心自然显现的。
【赏析】
“城宿”二句,写诗人在都市中的所见所闻。“宁非”二字反诘,强调了作者对都市繁华、喧嚣声浪的敏感感受。“山泉”二句,写诗人在深山中的感受。山泉虽小而幽静,但更显山野之宁静;山风虽轻而悠扬,却更显山林之深远。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城市喧嚣和山林宁静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不仅体现在对声音和景色的描述上,更体现在诗人内心世界的感悟上。在喧嚣与宁静之间,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这种平静源自于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度观察与思考,以及对自身情感的深刻体验。
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要知喧寂处,动静此心然”的意思是:“要明白喧嚣与宁静的真正之处,在于内心的动静变化。”这里的“喧寂”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嘈杂与寂静,而是比喻人生中的欢乐和哀愁。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喧嚣与宁静的独特理解:喧嚣与宁静只是相对的概念,真正的关键在于内心的态度和感受。在外界的喧嚣中,只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就能找到真正的宁静;而在内心深处,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这种理解超越了表面的喧嚣与宁静,更加深刻地把握了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