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外堂前沼引溪,楼中充栋青云齐。
半年恭默开群藉,学礼无穷但学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意,把握诗中每一联所包含的意象,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特点,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及诗人的情感。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内容进行比对分析即可。此诗是一首赠别之作。首句“访刘秋卿梅国书院”点明诗人到访的目的。颔联写刘秋卿的居所环境。颈联写刘秋卿为人处世之态,意谓:半年时间,他恭谨地闭门不出,潜心钻研经籍、典籍,广泛涉猎各类学问。尾联写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全诗以“访”为线索,从“访”字入手,层层深入。“沼引溪”,用《诗经》“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之意,指池塘引着溪流来环绕庭院。“充栋青云齐”,语出《汉书·司马迁传》,说太史公著书满屋子都是高官显贵的名册和封侯拜将的诏书。《史记》成后,汉武帝召见,问太史公曰:“安可得而闻乎? ”太史公回答说:“臣敢藏之。”于是汉武帝赐帛百匹,又诏求太史公周游天下,遍观古今奇物,以广异闻。可见“楼中”指的是藏书丰富。“学礼无穷但学诗”,意思是说学了礼仪知识再多,不如学了诗知识更多;学了诗知识再多,又不如多学些其他知识。这两句既赞美了刘秋卿博洽的学识,又寄寓了对他仕途坎坷的同情。
鉴赏:
这是一首七绝,诗人借赠别友人,表达了对其才华的赞扬与对其仕途坎坷的同情。首联开门见山,直陈其事。“访”“访”二字,表明了诗人此次访友的目的,即探询其学识渊博的原因。“沼”、“溪”二字形象生动,描绘出了朋友居所的优美景色。“充栋青云齐”,用典自《史记·太史公传》中司马迁的话,形容朋友藏书丰富,学问渊博。颈联紧承前意,进一步赞美对方的学识渊博。“恭默”二字,写出了朋友在学问上的谦虚谨慎。“群藉”即典籍,这里指各种书籍。“学礼无穷”,指学习礼仪知识再多;“学诗无穷”,指学习诗的知识再多;“但”,表示转折关系。这两个“无穷”,既赞美了对方博学的才华,又表达了对其仕途坎坷的同情。尾联是赠别的祝福,“开群藉”,指广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学诗”,希望对方能多读好书,多学知识,多积累经验,不断丰富自己。“但”表示让步关系。“无”表示否定,“穷”意为尽。两个“无”字,既表明了对朋友前程的美好期许,也表达了对其坎坷命运的同情。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诗人在赞颂友人的同时,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如首联中的“访”,“访”字既表明了诗人此次访友的目的,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想向友人请教,又担心自己无法胜任;第二句中的“沼”,“沼”字则描绘出了朋友居所的优美景色——池塘环抱着院落,院落里种满了花草树木,环境幽雅宁静;第三句中的“充栋青云齐”用典自《史记·太史公传》,形容朋友藏书丰富,学问渊博。这些细节描写都充满了诗人的情感色彩。
【答案】
访刘秋卿梅国书院
楼外堂前沼引溪,楼中充栋青云齐。
半年恭默开群藉,学礼无穷但学诗。
译文:
在梅国书院拜访刘秋卿先生。
池水环抱的院落里种满了花草树木。
半年来闭门不出专心读书研究经籍典籍,广涉百家之学。
只愿你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