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慕严先生,殊非巢许徒。
出处似合道,为义匪为高。
宾友分已定,从官何乃劳。
展足卧故人,故态知狂奴。
欠伸动天象,况乃人主乎。
惜哉帝王真,大老归江湖。
孰谓天地量,徒见客星孤。
公卿满汉庭,纷纷索谶图。

【注释】:

  1. 过严子陵祠:经过严子陵的祠堂,即拜访严子陵。子陵指严光,西汉人。东汉初年,他与刘秀有旧交,后辞官隐居于富春山。2. 吾慕严先生:我仰慕严先生。3. 殊非巢许徒:绝对不是像巢父和许由那样的人。巢、许是古代隐士,传说他们不愿为官,宁愿终身不仕。4. 出处似合道:出处(出处即出仕或退隐),好像合乎道理一样。5. 为义匪为高:做正义的事并不比做高尚的事更重要。6. 宾友分已定:宾客朋友已经安排好,不需要再劳驾别人。7. 从官何乃劳:随从官员何必那么辛苦?8. 展足卧故人:伸展双脚躺卧在老朋友那里休息。9. 故态知狂奴:故作豪放的样子,知道是狂妄之徒。10. 欠伸动天象:伸懒腰时,天地仿佛都在动。11. 况乃人主乎:何况是皇帝呢?12. 惜哉帝王真:可惜呀,帝王真是如此!13. 大老归江湖:指名士退隐归田。14. 孰谓天地量:谁说只有天地才能容纳万物。15. 徒见客星孤:只看见一颗孤单的客星。16. 公卿满汉庭:公卿大臣布满了整个朝廷。17. 纷纷索谶图:纷纷地寻找谶纬图谶。谶纬是汉代流行的一种迷信学说,认为通过读图谶可以预知未来吉凶祸福,并作为决策的依据。
    【赏析】:
    《过严子陵祠》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绝诗。此诗写诗人游览严子陵祠时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严子陵隐逸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情感深沉,充分显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特色。
    首句“吾慕严先生”,直接点题,表明作者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严子陵,即严光,东汉初年著名的隐士。他年轻时曾为汉光武帝刘秀的臣子,后来却毅然决然地辞官归家。他的这种高尚品德和崇高节操,使作者十分景仰。
    接下来两句“殊非巢许徒”,则是说严光不同于一般的隐士,他的行为完全合乎道义,而不仅仅是出于某种高尚的理想。这里,诗人用“巢、许”比喻严光,意在强调严光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
    第三句“出处似合道,为义匪为高”则进一步强调了严光的隐逸精神和高尚品格。他认为,无论是出仕还是隐退,都是出于道义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荣耀或地位。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两句“宾友分已定,从官何乃劳”,表达了作者对随从官员的不满。他认为随从官员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而不应该让他们感到辛苦劳累。这里的“从官”指的是跟随君主出行的官员,他们的职责是负责保卫国家和治理国家。
    最后两句“展足卧故人,故态知狂奴”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诗人悠闲地躺在老朋友那里休息,展现出一种狂放不羁的豪迈气概。这里的“故人”指的是老朋友,而“狂奴”则是对诗人的一种赞美,意在突出其豪放的性格和洒脱的情怀。
    这首诗通过对严子陵的描写和对随从官员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精神的推崇和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豪放的个性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