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房报韩心,毛公捧檄意。
衷曲谁能亮,举世皆非是。
圣哲明几先,众人视成事。
浊水出磨泥,一朝迥神异。
士志各有定,肯为俗下比。
【注释】:
子房:汉初张良,字子房。韩:韩国,这里泛指朝廷。毛公:西汉人王吉,字子威,号南郡太守,以好道自守,故称毛公。檄:古代一种公文。
“衷曲谁能亮”,衷曲:衷情、衷肠。亮:明白。这句意思是:天下人谁能了解我内心的苦衷呢?
“举世皆非是”,世:世间。这两句的意思是:天下人都认为不对。
“圣哲明几先”:圣哲:圣人和哲人。明几:洞察事物的变化规律。这一句的意思是:圣人和哲人能洞察事物变化的规律。
“众人视成事”:众人:一般人们。视:看待。成事:已成的事情。这一句的意思是:一般人们都只看到已成的事情。
“浊水出磨泥,一朝迥神异”:这句话的意思为:泥沙混杂的水经过石磨过滤后,会变得清澈透明。比喻经过磨炼、教育或锻炼的人,思想会变得更高尚、纯洁。
“士志各有定,肯为俗下比”: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人的志向不同,各人有各自的定见。不肯去与平庸之辈相比。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为唐代诗人李绅,他的作品多写景抒情,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情画意。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和愤慨。此诗便是这样一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之情。
第一首诗的前半句说:“子房报韩心,毛公捧檄意。”这里的子房指的是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毛公则是东汉时期的名臣王吉。韩信曾帮助刘邦建立汉室江山,王吉则以清正廉洁而著称。这两人在历史上都有着辉煌的成就和崇高的声誉,因此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也被后人传颂不衰。然而,在这首诗中,他们却被用来比喻自己,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第二首诗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思考:“衷曲谁能亮,举世皆非是。”这里的“衷曲”指的是内心的情感和想法,“亮”则是指明白、清楚。这句诗的意思是:天下人谁能理解我内心的苦衷呢?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无奈。
第三首诗中,诗人通过描述当时社会的风气来表达自己的忧虑之情:“圣哲明几先,众人视成事。”这里的“圣哲”指的是圣人和哲人,“明几”则是洞察事物变化规律。这句诗的意思是:圣人和哲人能洞察事物变化的规律。然而,在当时社会中,一般人都只看到已成的事情,不再去关注那些还未到来的未来。这种社会风气让诗人感到忧虑和担忧。
第四首诗中,诗人用“浊水出磨泥,一朝迥神异”来形容经过磨炼、教育或锻炼的人的思想会变得更高尚、纯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被社会所忽视的普通百姓的关爱和期待。他认为这些普通的百姓虽然地位卑微,但他们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只要给予他们机会和鼓励,他们就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最后一首诗中,诗人再次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风气的关注和忧虑:“士志各有定,肯为俗下比。”这里的“士”指的是读书人或者知识分子,“志”则是指志向和抱负。这句诗的意思是:人们的志向不同,各人有各自的定见。不肯去与平庸之辈相比。这句话表明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判。他认为社会上的人们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不应该盲目地随波逐流,更不应该被那些庸庸碌碌之人所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