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处有真忙,忙处有真闲。
始知真闲忙,不在闲忙间。
在人有万变,此心无往还。
往还在通塞,坐与事物关。
无适无不适,物物有至神。
嗟彼游心子,求之蓬莱山。
别后与赵元默言怀四首闲处有真忙,忙处有真闲。
始知真闲忙,不在闲忙间。
在人有万变,此心无往还。
往还在通塞,坐与事物关。
无适无不适,物物有至神。
嗟彼游心子,求之蓬莱山。
译文:在宁静的时候也有忙碌,忙碌的时候也有宁静。我才知道真正的闲暇不是无所事事,而是知道如何把握生活中的分寸。在人世间,变化无穷,而我们的内心却始终保持平静。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的心境都不会受到影响。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自由和超脱。这种自由和超脱并不是通过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来实现的,而是要通过内心的修养和自我提升来实现的。只有内心平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做到不卑不亢、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注释:
闲处:指没有压力、没有杂事的空闲时间。
真忙:指真正繁忙的时刻。
始知:才懂得。
真闲忙:真正的闲暇并不等于无所事事。
不在闲忙间:不在于闲暇和忙碌之间的区别。
在人:指人世间。
万变:形容变化非常多。
此心:指内心世界。
往还:往来,指外界的变化。
通塞:通畅与闭塞。这里比喻事情的发展或停滞。
无适无不适:没有固定的喜好也没有厌恶。
物物有至神:一切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智慧。
嗟彼:叹息那些追求名利的人。
游心子:指那些追求名利的人。
求之蓬莱山:寻求那种超越世俗的境界。蓬莱山在古代神话中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象征着一种理想化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闲处真忙,忙处真闲”开篇,揭示了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往往在忙碌时感到充实,而在闲暇时则感到空虚。诗人在这里用“真闲”来反驳这种观点,认为真正的闲暇并非无所事事,而是要能够把握生活中的分寸,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真正的闲暇是一种内在的状态,不是外在的表现。在人世间,变化无穷,而我们的内心却始终保持平静。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的心境都不会受到影响。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自由和超脱。这种自由和超脱并不是通过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来实现的,而是要通过内心的修养和自我提升来实现的。只有内心平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做到不卑不亢、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视角,引发了人们对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并不仅仅来自于物质财富和权力地位,而是来自于对生活的理解和把握,来自于内心的平和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