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有去来,逐客久不至。
天运尚可量,人事谁能计。
昨夜梦见之,仿佛精神契。
语久声弥低,画地示予字。
灭没不可辩,了了得其意。
言别何匆匆,路远会难继。
合欢讵知梦,是梦聊足慰。
借如平生魂,亢爽不可致。
念之生悲凄,达旦不能寐。
戊辰腊廿七日夜梦王伯安兄
四时有去来,逐客久不至。
天运尚可量,人事谁能计。
昨夜梦见之,仿佛精神契。
语久声弥低,画地示予字。
灭没不可辩,了了得其意。
言别何匆匆,路远会难继。
合欢讵知梦,是梦聊足慰。
借如平生魂,亢爽不可致。
念之生悲凄,达旦不能寐。
注释:
- 戊辰:古代纪年,即乾隆五十九年。
- 腊:农历十二月。
- 廿七:二十七天。
- 梦:做梦。
- 伯安兄:作者的朋友王伯安的别称。
- 有去来:事物有去有来,变化无常。
- 逐客:被贬谪之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 尚:还有,可以。
- 计:计划、安排。
- 灭没:消失、不见。
- 亢爽:高亢、爽朗。
- 未尽:未能说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戊辰年腊月二十七日的一个夜晚所做,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王伯安深深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第一句“四时有去来,逐客久不至”,诗人通过描绘四季的变化来表达自己被贬谪在外的孤独和无助。第二句“天运尚可量,人事谁能计”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无奈。第三句“昨夜梦见之,仿佛精神契”则表明了诗人与友人重逢的喜悦和兴奋。第四句“语久声弥低,画地示予字”则是诗人在梦中与友人交谈的情景,其中“画地示予字”则暗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重视。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诗人在梦中与友人分别的场景。第五句“灭没不可辩,了了得其意”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理解,即友情如同梦幻般短暂而模糊,但只要心中牢记,就能理解其深意。第六句“言别何匆匆,路远会难继”则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第七句“合欢讵知梦,是梦聊足慰”则表示诗人认为只有在梦中才能与朋友相见,而在现实中则无法实现这个愿望。第八句“借如平生魂,亢爽不可致”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即如果能够长生不老,就不会面临这样的离别之苦。第九句“念之生悲凄,达旦不能寐”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因思友而产生的悲伤之情,以至于彻夜难以入眠。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满了对友情的赞美和对离别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