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壁歌,造物小儿如我何。小身觅身不见身,大身天地民物同包罗。
不见身,从他陵轹如他人,同包罗,一体痛痒知搔爬。
一体痛痒知搔爬,挤井下石何心邪。已闻闻言反笑语,自乡自毁自可嗟。
夫子同人道不行,乘桴浩叹空遗声。乱曰:扫壁歌穷,亦已矣兮。
咄咄伯有,自为厉兮。昨宵天地,亦噫气兮。长叹一声,天地闭兮。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扫壁歌:这是诗歌的标题,暗示着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扫除墙壁上的灰尘,以恢复其本来面目。
  2. 造物小儿如我何:诗人在问造物主(指天地万物)是否像自己一样存在。这里的“造物”是指天地万物,而“小儿”则暗指自己。这是一种自嘲和反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存在的质疑。
  3. 小身觅身不见身:诗人在感叹自己的渺小,似乎找不到自己的身影。这里的“小身”是指自身的微小,而“觅”则表示寻找。这种表达方式揭示了诗人对于自我存在的困惑。
  4. 大身天地民物同包罗:诗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他的一部分,他的存在与天地万物息息相关。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的包容心态和大无畏精神。
  5. 不见身,从他陵轹如他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无力感。他认为虽然自己存在,但却无法掌控或改变周围的环境和事物。这种表述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对自由的追求。
  6. 同包罗,一体痛痒知搔爬:这里的意思是,虽然诗人的存在与天地万物相互包容,但他仍然感受到痛苦和快乐,如同被瘙痒所困扰。这种表达方式揭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
  7. 挤井下石何心邪:诗人在这里批评那些试图从外部挤压或伤害他的行为的人。他认为这些人没有良心,只是出于自私的动机行事。这种批判态度体现了诗人的正义感和对他人的不满。
  8. 已闻闻言反笑语,自乡自毁自可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讽刺和嘲讽的情绪。他认为那些听到他的言论后反而嘲笑他的人,是自己先破坏了自己的原则,应该感到羞愧。这种表述方式揭示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批判。
  9. 夫子同人道不行:诗人在这里提到了“夫子”,可能是指古代的圣人或者智者。他认为这些人没有按照正确的道理行事,他们的道行已经无法得到实现或遵循。这种表达方式反映了诗人对道德沦丧和理想破灭的感慨。
  10. 乘桴浩叹空遗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遗憾和失望的情绪。他认为即使他发出了声音,也无人倾听,只能发出叹息。这种表述方式揭示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的无奈和悲哀。
  11. 乱曰:扫壁歌穷,亦已矣兮:最后,诗人用一种混乱的方式来结尾,可能是为了强调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和主题。他认为即使他努力去扫除墙壁上的灰尘并恢复其本来面目,也已经是徒劳无功了。这种表达方式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变幻的无奈和接受态度。
  12. 咄咄伯有,自为厉兮:诗人在这里再次使用了反问和自嘲的方式来结尾。他认为即使是自称有才能和智慧的人,也只能自我炫耀而已。这种表述方式揭示了诗人对于名利和虚荣的不屑一顾的态度。
  13. 昨宵天地,亦噫气兮:诗人在这里用一种神秘的方式来结尾,可能是为了增加诗歌的神秘色彩和引人入胜的效果。他认为昨夜的天地也在低声呻吟,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
  14. 长叹一声,天地闭兮:最后,诗人用一种深沉的方式来结束全诗,可能是为了表达他对整个现实世界的不满和绝望。他长叹一声,似乎要把所有的痛苦和悲伤都寄托在这一声叹息中。这种表现方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极度压抑和无助感。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性的比喻、反问和夸张手法,深刻地探讨了人生、道德和现实等主题。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