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横一苇相江滨,入暮川光更可亲。
大地层阴生海峤,青山媚色改松筠。
日残睥晲延归客,棹拂波光乱晚津。
却笑沙头纷问渡,如何不见独醒人。
【注释】
增江:指增江江口,位于广西南宁。江滨:江边。层阴:浓云密布的阴暗天空。松筠:松树的嫩枝。独醒人:清醒而特立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晚渡中即景生情而作。诗人站在江边,眺望着暮色中的江水和岸边景色。他感到江边的景色十分美丽动人,于是写了这首七绝来赞美江边的美景。
首句“舟横一苇相江滨”,写的就是诗人眼前所见的景象。“相”字用得很妙,它既写出了江水与岸边的相互关系,又写出了江水与船的相互关系。“入暮川光更可亲”,这句的意思是说,到了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江水显得格外清澈,两岸的景色也显得格外动人,所以使人感到亲切可亲。
第二句“大地层阴生海峤”,“层阴”指的是浓云密布的天空,“海峤”则是指山岭。诗人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了古代的诗人谢灵运曾说过:“溟涨无端倪,虚舟有方轨。”意思是大海无边无际,而舟行在其中却能沿着一条直线航行;大江浩渺无边,而舟行其中却能沿着一条直线行进。现在作者看到大自然的变化无穷,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和伟大啊!
第三句“青山媚色改松筠”,写的是日薄西山时的景象。这时,阳光已经变得暗淡无光了,但青山仍然保持着它那美丽的颜色。同时,诗人还想到了自己的处境,想到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却像松树一样不随俗流、保持自己的节操。
第四句“日残睥晲延归客”,写的是夕阳已落、天色渐暗时的情景。这里,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看到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情景,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这一句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感慨:只有像松树一样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不随波逐流、坚守正道才能获得成功。
最后一联“却笑沙头纷问渡,如何不见独醒人”,写的是作者看到人们纷纷询问渡口的情况时所发出的感慨。这里的“独醒人”是指那些清醒而特立的人。诗人认为那些人应该像青松一样坚守自己的信念、不随波逐流,这样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在江边看到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感慨。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能够像青松一样保持独立人格、不随波逐流、坚守正道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