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曲峰峦转觉深,千年精舍在云林。
古今游客知多少,谁识先生一片心。
【注】
游武夷九曲,僭用文公先生韵赋棹歌十首:此诗为作者在游览武夷山时所作的十首《棹歌》。五曲:指武夷山中五个著名景点。峰峦转觉深:形容九曲十八滩的山峰层叠起伏,幽深险峻。精舍:佛家语,指修行者所居住的地方。云林:云雾缭绕、林木苍翠的山林。知多少:意即“知道多少”。一作“识得多少”。谁识先生一片心:意谓谁能理解诗人的一片赤子之心。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在游历武夷山时创作的《棹歌十首》中的一首。此诗通过描写武夷山的奇景和赞美隐逸之士的高洁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及自己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怀。
首句“五曲峰峦转觉深”,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武夷山九曲十八滩的壮观景色。其中,“五曲”指的是武夷山中的五个著名景点,而“峰峦转觉深”则形象地表现了这些景点的层叠起伏、幽深险峻的特点。这一句不仅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也为接下来的诗句铺垫了背景。
“千年精舍在云林”一句,则是对武夷山中古迹的描述。这里的“精舍”,是指古代隐士修行或讲学的地方,而“云林”则暗指山林之中的云雾缭绕的景象。这一部分既展示了武夷山的历史底蕴,也表达了诗人对古迹的敬仰之情。
诗人的思绪并未止步于此。他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问题:“古今游客知多少?”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游客数量多寡的关注,又暗示了自己对于这种世俗繁华的淡泊态度。他认为,真正的智者应该能够领略到武夷山的自然之美,而不是被外界的纷扰所迷惑。
“谁识先生一片心”这一句子则直接点明了本诗的主旨。在这里,“先生”指的是隐居山林的隐士,“一片心”则是指其内心的纯洁与坚定。诗人通过对隐士的评价,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只有那些真正懂得自然之美和内心平静的人,才能够理解并欣赏隐士的一片真心。
这首诗通过对武夷山的自然景观和古代遗迹的描绘,以及对其历史文化底蕴的赞颂,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然之美、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隐士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一种高洁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