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凄凉只自怜,壁虫窗月伴愁眠。
西风不识人憔悴,乱送砧声到枕边。
【注释】
①秋夜:指中秋月夜。
②壁虫:墙壁上的小昆虫。
③西风:这里指秋风。
④砧声:捣衣时发出的声音,也作“砧杵”。
⑤枕边:枕头旁边。
⑥赏析:此词写在中秋佳节之夜的孤寂与愁绪。上片写秋夜的清冷和作者的孤独寂寞。下片写西风吹动着落叶、飘散着枯枝,而不知人间有如此悲凉,却把阵阵秋声送入枕边。全词抒发了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怀念之情。
秋夜凄凉只自怜,壁虫窗月伴愁眠。
西风不识人憔悴,乱送砧声到枕边。
【注释】
①秋夜:指中秋月夜。
②壁虫:墙壁上的小昆虫。
③西风:这里指秋风。
④砧声:捣衣时发出的声音,也作“砧杵”。
⑤枕边:枕头旁边。
⑥赏析:此词写在中秋佳节之夜的孤寂与愁绪。上片写秋夜的清冷和作者的孤独寂寞。下片写西风吹动着落叶、飘散着枯枝,而不知人间有如此悲凉,却把阵阵秋声送入枕边。全词抒发了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怀念之情。
解析: 1. 慧远因陶令:这里提到“慧远”和“陶令”,指的是两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慧远是东晋时期的高僧,对佛教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陶令”则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士,以清正廉洁著称。此处可能是指慧远因为陶渊明(陶令)的高洁品格而心生敬意。 2. 高名著昔时:这句诗表达了慧远对于陶渊明在古代就已建立的高洁人格的赞誉。"高名"表示极高的声誉,"昔时"表示过去的时代,整体意思是说
注释: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 其一 昔年曾过此,犹记暮春时。 骢马重来日,隙驹三载期。 云闲经雨岫,花发向阳枝。 春草撩诗兴,分青入古池。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人回忆起过去曾经游览过这个地方,而且还记得那是在暮春时节。这句诗通过"昔年曾过此"和"犹记暮春时"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犹记"一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全诗如下: ```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 其四 问道浔阳郡,诸生候几时。 未穷残日兴,仍拟复来期。 霁景酣春意,红芳间绿枝。 山中春社过,飞燕乱差池。 注释: 1. 问道浔阳郡:指的是诗人在浔阳郡(今江西九江)向当地的官员或朋友询问问题。浔阳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境内。 2. 诸生:这里指学生、学子。古代的学子们聚集在一起学习
这首诗是诗人在庐山游览时的所作,其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以下是逐句释义: 青山如有待,不改昔年时。 重到宁非幸,佳游不负期。 乱云生石罅,一鸟啭花枝。 昨夜知经雨,幽庭水满池。 注释: - 青山如有待,不改昔年时:青山仿佛有灵性,它依然保持着往日的风貌,没有改变。 - 重到宁非幸,佳游不负期:再次来到这里,我感到非常幸运,因为我已经实现了我的计划
赏雪尝新酒,空庭夜色明。 偶因公事暇,聊适片时情。 紫塞烽犹警,黄河水未平。 迂疏无寸补,空有二毛生。 注释:在大雪中赏雪品尝新酿的美酒,空庭显得格外明亮。偶然因为公务的闲暇,我姑且借这片刻的闲暇,抒发一下情感。紫塞(指边塞)上的战火仍然在警备,黄河的水还没有完全平静。自己的见识和才能都十分平庸,没有能够对国家做出任何贡献,只有两鬓已经出现了白发。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大雪纷飞之时,饮酒赏雪之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夜中,品茗赏雪,畅谈世事,慷慨激昂地吟咏的情景。他看到天下苍生仍受冻馁之苦,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然而他也明白,自己虽身处朝廷,却无法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他的心也充满了悲愤。 首句“赏雪尝新酒”描写了诗人在雪夜里,欣赏着美景的同时,品尝着美酒的惬意。这里的“赏雪”,指的是诗人在雪景中感受到的自然之美,而“尝新酒”则是指他在品尝新酿的美酒时,感受到了生活的甜蜜。
【注释】赏雪:欣赏雪景。尝新酒:品尝新酿的美酒(喻新岁)。霜台:官署中的楼台,因台上积霜而名。散晚衙:散朝后的晚班。杯乾:饮酒尽。风劲:寒风刺骨。回春:使大地回春,即春天来临。讶:惊奇的意思。丰穰:丰收。污邪:指小人。 【赏析】这是一首咏雪的诗,诗人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初冬赏雪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首联“赏雪尝新酒,霜台散晚衙”,点题
【注释】 徙(zhu移)倚:徘徊。奇胜:美景。乾坤:天地,指宇宙。霁(jì)时:雨后天晴之时。林峦:指山峦树木。含喜色:充满喜悦之情。新梧:刚长成的梧桐树。碧玉:形容颜色碧绿如玉。幽亭:幽静的亭子。事:景物。瞰(kàn看):远望。清池:清澈的水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庐山东林寺观赏自然景色时有感而作,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其五”
【注释】 赏雪尝新酒,同寅喜盍簪:赏雪时品尝着新酿的酒,与同僚们一同欢饮。盍(hé,合):何;盍簪,指一起饮酒,即“盍饮”之意,古代的一种风俗。 跳珠初淅淅,飞絮渐毵毵(sǎn sǎn):“跳珠”形容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样子,“淅淅”“飘飘”都是描写雪花下落的声音和样子。“飞絮”指飘落的柳絮。“毵”是细长下垂的意思。 高论兼今古,清歌杂笑谈:高深的议论涉及古今中外,清越的歌声掺杂着欢乐的笑谈。
山水重看处,韶华正丽时。 胜游良自慰,浮世亦难期。 注释:再次经过庐山东林寺,正值美好的时节,风景如画,让人心情愉悦。这样的美景让人感到安慰,但也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 鸟瞷斋僧饭,猿攀饮涧枝。 所嗟公事迫,未得看天池。 注释:看到鸟儿在斋僧的饭食中觅食,猿猴在饮水的树枝上攀爬,都让人感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然而,这些美好的景色都被我因公务的繁忙而无法欣赏,让我深感遗憾。 赏析
注释: 1. 慈闱:指慈爱的母亲的家。 2. 几寒温:形容母亲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即使分隔两地也如在一起一样。 3. 冀北闽南:指的是母亲所在的冀北和儿子所在地的闽南。 4. 断魂:形容极度悲痛,魂魄都要断裂了。 5. 昨日音书凭雁到:昨天收到的信是通过大雁传过来的。 6. 分明珠□□成痕:把珍贵的物品分开后留下的印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仲秋时节收到母亲的家书后所创作的
注释:离别了慈爱的母亲,她被送到天边去了。夜晚我梦见母亲,她的灵魂在夜晚绕着母亲的灵堂转来转去。醒来之后我感到肠断难成寐,数尽更筹夜未央。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怀念慈母的诗作。首句写别后思念之情。次句以梦境描写出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三、四句直接抒情,表达了自己对母亲魂牵梦萦的深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凄婉感人
注释: 一水中横断市廛,酒旗高袅绿杨烟。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繁忙的市井景象,一条河流穿过市集,两岸的酒旗随风飘扬,绿杨树在烟雾中摇曳。 行囊只有诗千首,不畏关门索税钱。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他认为自己的行囊里装满了诗篇,因此他不怕被征收税款。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市井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的追求。他以酒旗和绿杨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市集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立春日霜降草木皆白戏成译文:立春时节,霜降了,草木都变得一片白色。我试着写下这首小诗来描绘这个景色。 注释:立春、霜降: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分别代表春季的开始和结束。 残臈应随寒漏尽,新春又逐晓钟来。 译文:残破的瓦片应该随着寒夜的滴漏消失殆尽,而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注释:残臈:指残破的瓦片。寒漏:古代计时的一种方式,用铜壶滴水来计算时间。 天公似报春消息,乱剪琼花到处开。 译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立春日偶成》中的一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土牛鞭下已飞尘,律转三阳岁复更。 释义:立春这天,人们用鞭打土牛的方式来迎接春天的到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2. 鸟雀亦知春信好,碧梧枝上不停声。 释义:小鸟们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它们在绿梧桐树上欢快地歌唱,没有停止过它们的歌声。 赏析
注释: 题扇面山水二首,是为林贵实所作的赋。 碧霭深中结草庐,松风入座四窗虚。 山辉泽媚无穷趣,疑有幽人此读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以画为题,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首句“碧霭深中结草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碧霭(深青色的云气)笼罩着山谷,形成了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祥和。 “松风入座四窗虚”进一步营造了一种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