讵识神龙性,空窥海鹤姿。
秋毫捐相印,老兴逐江麾。
未惜孤标远,终嗟八柱危。
匣中三尺水,恨不斩胡儿。
卧病荆州行台检曲江公龙山诸篇二首其一
岂知神龙性,空窥海鹤姿。秋毫捐相印,老兴逐江麾。
未惜孤标远,终嗟八柱危。匣中三尺水,恨不斩胡儿。
注释
- 讵 jù(岂;如何)
- 识 shí(了解;认识)
- 神 xīn(神秘;非凡)
- 龙 lóng(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
- 性 xìng(性质;性格)
- 空 kōng(空无,徒然)
- 窥 kūi(看)
- 海 hǎi(大海)
- 鹤 hè(一种长腿的鸟,常用来比喻高尚或长寿的人)
- 秋毫 jué(秋天鸟兽身上新生露出的毛,比喻极小的东西)
- 捐 juān(放弃;赠送)
- 相 xiāng(互相)
- 印 yìn(印章,这里指代地位或权力的象征)
- 老 lǎo(年高;年纪大)
- 兴 xìng(兴趣;兴致)
- 江 jiāng(江流,此处泛指国家或地方的政治形势)
- 未 wèi(尚未;还没有)
- 惜 xī(珍惜;可惜)
- 孤 gū(孤独;孤立无援)
- 标 biāo(标准;榜样)
- 八 biē(八个)
- 柱 zhù(柱子;支撑)
- 匣 hái(盒子,此处比喻藏身之地)
- 三尺水 chǐ shuǐ(古时量杯,容量为三合六勺,约等于一升)
- 恨 hèn(遗憾)
- 斩 zhuǎn(杀;杀死)
译文
卧病在荆州行台,检查曲江公的作品《龙山诸篇》。我不禁感慨:竟然不知道那神龙的真正性情,只是空有海鹤般的仪态。看到秋毫之间,我已将相印丢弃,对国家的兴衰已无心恋战。未曾惋惜自己独立特行的品格,最终却感叹国家的支柱岌岌可危。如果我手中有三尺水,定会痛饮一刀斩杀那些胡人的小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黄衷卧病荆州期间,面对曲江公作品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政治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的“讵识神龙性”和“空窥海鹤姿”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而“秋毫捐相印”则反映了诗人对权势地位的淡泊与超然。同时,诗人也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最后两句“恨不斩胡儿”,更是体现了诗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正义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历史感,是黄衷诗歌创作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