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舌亦时鸟,逢春逐燕归。
发声兼委曲,命侣故骞飞。
厌聒迟明枕,愁喧薄暮帏。
炎风吹广野,历耳自应稀。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仲素。诗中描述了百舌鸟的鸣声,以及它与燕子、鹊雀等鸟类的互动和生活环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百舌(百舌鸟):一种能发出多种声音的鸟类,通常在春天时出现。
亦时鸟:表示百舌鸟是按时候出现的鸟类。
逢春逐燕归:春天到来,百舌鸟跟随燕子飞回它们的栖息地。
发声兼委曲:指的是百舌鸟的鸣叫既有声音又很婉转。
命侣故骞飞:意味着百舌鸟会与伴侣一同高飞远走。
厌聒迟明枕:百舌鸟讨厌清晨时分的嘈杂声音,所以不愿停留在人们的枕头上。
愁喧薄暮帏:百舌鸟因喧闹而感到烦恼,所以不愿意在傍晚时分停留在帷幕上。
炎风吹广野:炎热的风拂过广阔的田野。
历耳自应稀:经过百舌鸟的鸣叫声,远处的声音自然会变得稀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百舌鸟的描写,展现了它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百舌鸟鸣声的喜爱和欣赏之情。整首诗简洁明了,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