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炬夜犹淡,晨晖未可希。
润馀山色重,沾足橹声微。
巴峡泠泠急,巫云段段归。
溪翁亦何幸,正昼掩荆扉。

【赏析】

此诗为五律,每句七字,共四联。

首联“蜡炬夜犹淡,晨晖未可希。”以蜡烛比喻月亮,暗喻月色朦胧、暗淡不明,与诗人的心境相投。“蜡炬”二字也暗藏深意,烛光是点燃蜡烛时才出现的,而诗人此时正处在迷茫之中,所以“蜡炬”二字既指代月亮,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孤独和困惑。

颔联“润馀山色重,沾足橹声微。”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景画。“润馀”、“沾足”都是用来形容山色的词语,前者形容山色被雨水滋润后变得更加鲜艳,后者则形容雨水将整个山色都打湿了,给人一种湿润的感觉。这里的“润馀”和“沾足”都是动词短语,分别表示“滋润”和“打湿”。

颈联“巴峡泠泠急,巫云段段归。”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山水画卷。“巴峡”指的是三峡之一的瞿塘峡,这里指的是长江在瞿塘峡的急流;“巫云”指的是巫山的云雾,这里指的是长江上游的雾气。这两联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荡和豪情壮志。

尾联“溪翁亦何幸,正昼掩荆扉。”描绘了一个隐居生活的意境。“溪翁”指的是居住在溪边的农夫,他们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正昼掩荆扉”则描述了这位农夫白天躲在竹篱笆下,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里的“掩荆扉”是一种隐居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困惑、激荡和豪情壮志。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追求和渴望,表达了他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