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纤纤下,江星落落收。
鹊回河鼓静,神到楚台幽。
破块滩声壮,萦丝树色浮。
蛮溪秋潦发,吾亦任轻舟。
中夕骤雨
山月纤纤下,江星落落收。
鹊回河鼓静,神到楚台幽。
破块滩声壮,萦丝树色浮。
蛮溪秋潦发,吾亦任轻舟。
注释:
- 中夕:傍晚时分。
- 山月纤纤下:月亮像细丝一样挂在山头。
- 江星落落收:星光在江面上渐渐消失。
- 鹊回河鼓静:喜鹊飞回河鼓寺(位于河南郑州)的宁静。
- 神到楚台幽:神灵降临楚国的台阁(楚王的行宫)。
- 破块滩声壮:大江冲击岩石的声音很响。
- 萦丝树色浮:树木的颜色在风中飘动。
- 蛮溪秋潦发:秋季的大水中有落叶漂浮。
- 吾亦任轻舟:我也乘着轻舟随水漂流。
赏析:
《中夕骤雨》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五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傍晚的景象,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联“山月纤纤下,江星落落收”,描写了山间的月亮和江上的星星在傍晚时分逐渐消失的景象。这里用“纤纤”和“落落”来形容月亮和星星的形态,既形象又生动。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
颔联“鹊回河鼓静,神到楚台幽”,则转入了对古代建筑的描述。这里的“鹊回河鼓”指的是喜鹊飞回河鼓寺的宁静景象;“神到楚台”则是指神灵降临楚国的台阁。这两处描述都带有一种神秘和超然的气息,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古人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文化的尊重。
颈联“破块滩声壮,萦丝树色浮”,则转向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这里的“破块滩声壮”形容了大江冲击岩石时发出的巨大声响;而“萦丝树色浮”则描绘了树木的颜色在风中飘动的景象。这两句诗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力量和自然美的感受。
尾联“蛮溪秋潦发,吾亦任轻舟”,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这里的“蛮溪”指的是云南一带的江河湖泊,“秋潦发”则是指秋季的水灾。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愿意随波逐流、顺应自然的态度。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的豁达和乐观精神。
《中夕骤雨》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傍晚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和人生态度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很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