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缓纤纤整,更寒浙浙长。
色生金橘润,愁淡木犀芳。
遐瞩嫌衰谢,孤怀信渺茫。
娟娟公子兴,摇落复山乡。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这首诗写在秋日傍晚时分,诗人独自坐在房前,看到秋风渐紧,树叶飘落,触景生情,感慨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注释:

  • 风缓纤纤整:风轻轻地吹着,使得柳枝摇曳有致。
  • 更寒浙浙长:天气更加寒冷,秋风也越刮越猛。
  • 色生金橘润:橘子的颜色变得更加鲜艳,仿佛沾满了金色的光泽。
  • 愁淡木犀芳:忧愁变得清淡,好像闻到了木犀花的香气。木犀花又称木犀香,是一种常见的香花,常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遐瞩嫌衰谢:远眺时,看到秋天的景色让人感到有些凋零、衰落。
  • 孤怀信渺茫:孤单的心情,似乎有些迷茫和不确定。
  • 娟娟公子兴:美丽的公子,兴致勃勃的样子。
  • 摇落复山乡:树木摇落,又回到了故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诗人独自一人坐在房前,看着秋风渐渐变冷,树叶逐渐飘落。他看到橘子的颜色变得更加鲜艳,仿佛沾满了金色的光泽,而忧愁也变得清淡,仿佛闻到了木犀花的香气。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又深沉的画面。

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种宁静中,而是被远处的景象所吸引。他看到秋天的景色让他感到有些凋零、衰落,似乎有些迷茫和不确定。这种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和忧虑。

诗人以美丽的公子为画面,展现了他的兴致勃勃。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树木摇落,他又回到了故乡。这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它既具有深刻的内涵,又具有优美的艺术表现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