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魄轮将满,春庭虚白多。
树深栖鹊静,雾散舞鸾歌。
古色谅如此,宵怀悄奈何。
孤舟看定好,勿使有风波。

【诗句释义】

十二夜月:十二,指月亮;月,月亮。诗题中的“十二”指的是农历十月十二日夜时分的月亮。

生魄轮将满:生魄轮,即朔魄,是每月初一出现的一轮新月;满,即月圆。诗题中的“生魄轮”指的是农历十月十六日的满月。

春庭虚白多:春庭,指春夜的庭院;虚白,指空阔明亮;多,形容词后缀,用在名词前面表示数量。诗题中的“春庭”指的是农历十月十二夜的庭院。

树深栖鹊静:树深,指树林深处;栖鹊,指栖息的鸟鹊;静,形容词后缀,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安静。诗题中的“栖鹊”指的是栖息在树林里的鸟鹊。

雾散舞鸾歌:雾散,指雾气消散;舞鸾,指舞动的鸾凤;歌,动词后缀,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唱歌。诗题中的“舞鸾歌”指的是舞动的鸾凤在雾散时唱歌。

古色谅如此:古色,指古代的色彩;谅,副词后缀,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大概、或许。诗题中的“古色”指的是古代的色彩。

宵怀悄奈何:宵怀,指夜晚的情怀;悄,形容词后缀,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安静、平静。诗题中的“宵怀”指的是夜晚的情怀。

孤舟看定好:孤舟,指孤单的船只;看定,指确定、看准;好,形容词后缀,用在动词后面表示美好。诗题中的“孤舟看定好”指的是确定孤舟的美好之处。

勿使有风波:勿,同“勿”,不要的意思;使,动词后缀,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使得;有,动词后缀,用在动词后面表示有;风波,指风浪、波涛。诗题中的“勿使有风波”指的是不要使得有风浪和波涛。

【译文】

农历十月十六日夜月光皎洁,庭院中一片宁静。树林深处的鸟儿也静静栖息,云雾散去后舞动的鸾凤唱起悦耳之歌。虽然景色依旧如旧,但心中的感受却难以言表。独自乘舟观赏美景,一定要确保安全,别让风浪和波涛带来危险。

【赏析】

本诗是一首描写月夜美景的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下的庭院景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月夜的美丽和宁静。

首句“生魄轮将满”,直接点明了时间是在农历十月十六日夜月圆满之时。这里的“生魄轮”指的是每月初一出现的一轮新月,而“满月”则是形容月圆之夜的景象。这一细节既体现了诗歌的时间背景,也为后续的描绘打下了基础。

第二句“春庭虚白多”,进一步描绘了月下庭院的景象。这里的“春庭”指的是春季夜晚的庭院,而“虚白”则是指空阔明亮。诗人通过对春夜庭院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第三句“树深栖鹊静”,则转入对鸟鹊栖息状态的描绘。这里的“树深”表明了树木茂密的程度,而“栖鹊静”则描绘了鸟儿安静栖息的场景。诗人通过对鸟鹊的细致描述,为月夜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第四句“雾散舞鸾歌”,又转向对月夜中自然景观的变化进行描绘。这里的“雾散”表示云雾消散,而“舞鸾歌”则描绘了鸾凤在雾散时歌唱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月夜的美妙与动人。

第五、六两句“古色谅如此,宵怀悄奈何”,转而从诗人的内心感受入手。这里的“古色”指的是古代的色彩,而“宵怀悄奈何”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然。诗人通过对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月夜带给他的愉悦与满足。

“孤舟看定好,勿使有风波”,再次回归到对月夜景色的描述。这里的“孤舟”指的是孤独的船只,而“看定好”则描绘了诗人对月夜美景的喜爱与欣赏。同时,诗人还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确保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月夜的美丽与宁静。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月夜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是对内心感受的抒发,都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