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出早,地迥照还迟。
圆缺蟾何恨,高寒兔得知。
争枝嫌鹊扰,把酒叹人稀。
莫上青楼望,那堪动远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关山月》。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 关山月出早,地迥照还迟。
- “关山月”指的是月亮,这里特指在关山地区出现的月亮。
- “出早”表示月亮升起得很早。
- “地迥照还迟”意味着虽然月亮升起得早,但由于地势高远和环境的影响,它下山的时间比平时晚一些。
- 圆缺蟾何恨,高寒兔得知。
- “圆缺”可能是指月亮的圆满与缺损,但在这里更可能是用来形容月亮本身(如“缺月”意即“月亮缺损”),所以这里的“圆缺”实际上是指月亮的变化。
- “蟾”指的是月亮,这里可能是指月亮的形状或色泽类似于蟾蜍。
- “何恨”表达了作者对于月亮形状变化(圆缺)的遗憾或不满。
- “高寒”描绘了月光下的场景,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兔得知”则可能是在说月亮的形状让人联想到兔子(因为兔子有耳朵,而月有弯钩)。
- 争枝嫌鹊扰,把酒叹人稀。
- “争枝”可能是指树枝间相互竞争的景象。
- “嫌鹊扰”表达了作者对于打扰的不满,可能是因为鹊(喜鹊)在树枝间飞来飞去。
- “把酒叹人稀”中的”人稀”表明作者独自一人饮酒,感到孤独。
- 莫上青楼望,那堪动远思。
- “青楼望”指的是登上高楼眺望远方。
- “那堪”是一个反问词,表达了作者不愿看到或不愿回忆的情感。”动远思”则表达了因看到远方而引发的思绪。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首句描绘了月亮早起的情景,第二句通过月亮的变化引出了对自然变化的感叹。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以及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孤独的感慨以及对远方的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远,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