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随春婉转,且爱柳萧疏。
莫隔幽人道,宁妨大隐居。
药阑天不限,花界蝶能逾。
好种芭蕉树,年来看卷舒。
注释:
- 野亭八咏:指《八咏诗》。
- 其三:这是其中的第三篇。
- 偶(ǒu):有时。
- 爱:喜爱,喜欢。
- 幽人:隐居的人。
- 宁:岂,何。
- 药阑:花木掩映之处。
- 蝶能逾:蝴蝶可以超过。
- 种:种植。
- 卷舒:卷曲和舒展。
赏析:
这首七绝的大意是说:偶然随着春天的柔婉,喜欢柳树疏疏落落的形态,不要被僻静的小路所隔断,宁可隐居不出去。药栏天边没有限制,花朵世界蝴蝶能逾越。好把芭蕉树种植在庭院里,年年看着它们卷曲伸展。
首句“野亭八咏其三”,点明题旨,表明这首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所写的一首和作。
第二句“偶随春婉转”,承上启下,承接第一句,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百花竞相开放,柳絮飘飘,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此时诗人也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了郊外,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内心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满足。这里的“婉转”二字,既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又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第三四两句“莫隔幽人道,宁妨大隐居”,“宁”字有岂的意思,“妨”字有妨碍、打扰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被僻静的小路上所隔断,宁可隐居不出去。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了他对于世俗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
五六句“药阑天不限,花界蝶能逾”,“药阑”指的是花木掩映的地方,“能逾”指的是能够逾越。这两句的意思是:花木掩映之处天边没有限制,花朵世界蝴蝶能够逾越。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的向往。
最后两句“好种芭蕉树,年来看卷舒”,以“卷舒”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芭蕉生长的状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希望自己的生活如同芭蕉一样,年年都能看到卷曲舒展的样子。这里的“卷舒”二字,既体现了芭蕉的生长特点,又寓意了人生的起伏不定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谐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即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