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见骑驴出近郊,只馀一亩待诛茅。
鲁墟自后无□渡,阿閤从前有凤巢。
满眼江河嗟世路,到门宾客□时交。
文章老去犹经济,谁羡杨雄著解嘲。
注释:
- 野亭八咏其三:这是第八次写《野亭八咏》中的第三篇。野亭,即野亭子,位于郊外。
- 人见骑驴出近郊:看见有人骑着驴从郊外出来。
- 只馀一亩待诛茅:只剩下一亩土地等着我去锄草。
- 鲁墟自后无□渡:鲁墟的后面没有渡船了。
- 阿阁从前有凤巢:阿阁前面曾经有凤凰栖息。
- 满眼江河嗟世路:满眼都是江河,感叹世间的道路。
- 到门宾客□时交:到门口的客人总是在这个时候结交朋友。
- 文章老去犹经济:年纪大了,但文章仍然像经济一样重要。
- 谁羡杨雄著解嘲:谁羡慕扬雄写的《解嘲》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第八次写《野亭八咏》中的第三篇,通过描绘野亭的景色和人物活动,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人见骑驴出近郊,只馀一亩待诛茅”,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场景。诗人看到有人骑着驴从郊外回来,只留下了一亩地等着他去锄草。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即“一亩地”,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处境。而“诛茅”则意味着诗人要为这片田地付出努力,展现出他的勤劳和坚韧。
颔联“鲁墟自后无□渡,阿阁从前有凤巢”,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变迁的感慨。诗人发现鲁墟的后面已经没有了渡口,而阿阁前面曾经有凤凰栖息,这象征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颈联“满眼江河嗟世路,到门宾客□时交”,诗人通过对眼前所见的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他看到了满眼的江河,感叹着世间的道路;同时,他也看到了到门口的客人总是在这个时候结交朋友,这表明他渴望能够结识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尾联“文章老去犹经济,谁羡杨雄著解嘲”,诗人以杨雄为例,表达了自己对于学问和才华的追求。他认为,尽管自己的年纪已经老了,但在文章方面仍然可以像杨雄一样有建树。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那些羡慕他的人的看法,认为他们不应该羡慕别人,应该相信自己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场景、表达感慨和展望未来、抒发感慨和追求学问等方面,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