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林姿澹不浓,日斜才见水南峰。
机声札札比邻夕,粳穗油油佃舍冬。
潦尽融□行郭索,天高沆瀣浴芙蓉。
商歌不发蓬扉掩,尘世谁知去住踪。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西庄的所见所感。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漠漠林姿澹不浓,日斜才见水南峰。
  • “漠漠”形容树木稀疏的样子,“澹不浓”则描绘了树木颜色淡雅而不浓烈的状态。“日斜”指的是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这里用来突出时间的流逝。“水南峰”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山峰或者自然景观,这里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淡然的感觉。
  • “商歌不发蓬扉掩,尘世谁知去住踪。”
  • “商歌”可能指的是商人的歌谣,“篷扉”是指用竹篾或草皮等编织成的门户,“蓬”通常指用蓬草编成的帐篷,这里可能指诗人住所的外观。“去住踪”表示诗人对人生旅途和归宿的思索。
  1. 机声札札比邻夕,粳穗油油佃舍冬。
  • “机声札札”描述的是周围环境中传来的机械作业声,可能是因为附近有农田或者是某种工业活动。“比邻夕”说明这些声响与诗人是相邻的,可能是晚上时分。“粳穗油油”形容稻谷成熟的景象,“粳”是一种常见的稻米品种。“佃舍冬”表明这是在冬天,可能是因为农事活动的季节性。
  1. 潦尽融□行郭索,天高沆瀣浴芙蓉。
  • “潦尽融□”意味着雨水已经流尽,土地变得坚硬。“□”在这里应该是指土壤,而“郭索”则可能是描述道路或者田间小路的状况。“天高沆瀣浴芙蓉”形容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天空清澈如洗,甚至可以看到像芙蓉花一样的云朵。
  1. 商歌不发蓬扉掩,尘世谁知去住踪。
  •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感慨,“商歌不发篷扉掩”暗示着诗人闭门不出,不再参与世俗的喧嚣和商业活动。“尘世谁知去住踪”则是说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诗人内心的迷茫和追求?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西庄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首两联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来营造宁静的氛围,为后两联的情感抒发作铺垫。第三联转折到农事劳作,表现了对农民生活艰辛的同情。第四联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和对人生旅途的深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